首页  >  深度  >  正文

冲在一线 勇当脱贫攻坚“领头雁”

2020-08-05 09:52:08  来源:云岭先锋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脱贫攻坚路上,“好支书”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出实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一个个贫困村成功脱贫出列,迎来新发展。

敢闯敢拼

辟出致富新路

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书记注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开辟出致富新路。

提起剑川县老君山镇新生村党总支书记赵宗海,村民们交口称赞。他敢想敢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培植支柱产业。在挂钩单位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引进农业企业种植黑青稞2600余亩,带动全村380多户群众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确保稳定收益;2017年以来,他又带领群众发展肉兔养殖,2019年出栏6000多只,收益达40万元左右,带动1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5000元。

“既然朵祜村的党员群众相信我,让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我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是2007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彝家汉子李华昌高票当选为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时的郑重承诺。

剑川县老君山镇新生村党总支书记赵宗海(右)与肉兔养殖户交流 邹 鹏

李华昌理想信念过硬、政治过硬,有担当,敢闯敢干,为了村庄的长远发展,他不怕得罪人。2010年,村里开始修建朵祜龙神祠公路,此举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可村里的一户居民却对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担心修路施工影响,导致自家房子存在安全隐患。当时正在县里开会的李华昌,得知挖机已经开到那户人家旁边,且施工队和农户僵持不下,他赶紧请假赶回现场对农户循循善诱:“如果以后房屋出现问题没住处,你就搬到村委会住。”但农户还是不肯妥协:“你又不当一辈子的官,到时候不给住怎么办?”李华昌又保证:“真不

给住,你就搬到我家住。”终于,农户被李华昌打动了,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当初反对的村民也受益良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李华昌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带领朵祜村闯出发展新路子。

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护林造林,打造了30820亩华山松、5000亩泡核桃、500亩中秋福桃、450亩大甜杏,让万亩林地成为彝家的聚宝盆。他还率先引进有利于山区发展的水晶豌豆,现已发展到1700多亩,成为朵祜村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周边深度贫困村瓦哲村种植1000多亩,为山区经济发展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他的信念逐渐影响着周围的人。一个个没有模板的项目、一次次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之所以能得到干部群众的支持,原因是“跟着李书记,我们放心”。在李华昌的带领下,2019年朵祜村获“云南省美丽乡村”称号。

好学肯钻

练就硬本领带动发展

“好支书”们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也是党在农村施行的各项政策的宣传者、落实者。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好支书”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锐意创新,练就了过硬的技能本领,为带动乡亲致富、搞活农村经济作出突出贡献。

“不会就学”是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荣的口头禅,只有高中文化的她深知,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工作不是靠嘴、靠脚就能做好的,还需要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为更好地开展工作,王荣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43岁开始学习计算机操作,在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后,用村里人的话讲就是“这个老同志的办公软件用得比一般的年轻人还顺手”。47岁时,王荣和女儿同一年大专毕业。

只要是能促进工作开展的技能,王荣都愿意去学习掌握,在练就做好各项工作的过硬本领后,她一心一意带着群众谋发展、找出路,让曾经贫瘠的山村变了样。2016年,石灰村甩掉了“贫困帽”。

作为“领头雁”,“好支书”们深知,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丽江市永胜县鲁地拉镇治读坪村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落,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广种薄收成为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该村是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任职十多年来,治读坪村党总支书记海富岚狠抓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使治读坪村成为鲁地拉镇第一个实现村内道路硬化的村,她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亲身试验,从零开始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脱贫路。在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时,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每家每户,随时上门指导。如今,治读坪村中药材种植户从当初的七八户发展到130多户,全村2018年成功摘掉“贫困帽”。

甘于奉献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一些农村致富带头人被选入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服务群众的“指南针”,凡事想着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真心实意为村集体办实事,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党总支书记刘丕荣就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在省城安家落户,儿女多次动员他到省城享清福,可已经53岁的他却坚持在家乡独守空房,每月领着微薄的补贴,风雨无阻地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兑现着他对群众的承诺:担起这副担子,就得干出样子。刘丕荣在当村干部之前主要种

烤烟和做生猪生意,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1996年,当时的拉孩村办事处因缺少工作人员,加之刘丕荣深得群众信任,经镇党委多次做工作,刘丕荣主动放弃了经商好机会,到办事处当了一名主任助理。之后,他历经了担任村委会主任又离乡卸任的经历。

10年的时间,刘丕荣通过辛勤付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赚了不少钱。可家乡拉孩村10年来却没有多大变化,村委会办公用房仍破破烂烂,办公设备老化匮乏,大部分群众还处在深度贫困状态,村容村貌还是老样子。谁能改变这里的困窘局面?群众的信赖,领导的认可,让刘丕荣2010年复出并重新当选村委会任。刘丕荣于201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在村“两委”换届中被选为拉孩村党总支书记。

“我为什么要进村委会工作,就是因为这里的群众需要我;群众有困难,我不帮助,我心里不踏实。”怀着这样的初心,遇到生活困难、无能力建房、无钱交医疗保险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丕荣就掏钱先垫付。多年来,他垫付资金累计达到10多万元。仅2017年,就帮助新发寨村民小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交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共计2000元。此外,他还义务承担村里的垃圾清运工作。

自从刘丕荣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他带领群众战石漠斗贫穷,现已累计实施石漠化治理600多亩,实现土地面积增加1000余亩。他带领村民发展畜禽养殖,动员村民外出务工,让村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拉孩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000余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5元,2019年实现村集体收益5.7万元。

记者 欧阳小抒

责任编辑:王自然

29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