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大图  >  正文

古滇青铜器呈现的生物多样性

2021-01-30 11:23:07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古滇青铜器呈现的生物多样性

鎏金掳掠扣饰

二虎噬猪铜扣饰

鎏金四牛骑士贮贝器

动物搏斗贮贝器

四人一牛铜啄(残缺)

  云南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区位、历史、民族等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近年来,云南省在“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定位指引下,全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新成就——2018年,颁布《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制定法律规范;2020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20年9月30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就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提出“中国倡议”,并同各方分享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向世界发出“春城之邀”,欢迎世界各国参加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共同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和路径。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的地区。距今约2000年的古滇国,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加之以往对其青铜器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文物、民族史、冶金等学科,较少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全世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重视,云南对古滇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结合即将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1月6日,记者专题采访云南省博物馆的相关专家,请他们对古滇国青铜器上反映的古代云南生物多样性进行释读讲解。专家认为,云南省博物馆以动物为题材的青铜器藏品,在整个中国的青铜器藏品中都十分独特罕见,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现了古滇国的生物多样性世界。

  动物造型反映古滇生态环境

  在云南省博物馆二楼展厅的古滇青铜器展区,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云南管理处负责人、副研究员赵云,结合展出的古滇青铜器,沿着观展路线进行释读和讲解。在这一展区,古滇青铜器上就有几十种动物造型,其中有野牛、野猪、马、狗、狐狸、鱼、孔雀、青蛙、眼镜蛇、蟒蛇、穿山甲、猴子、马鹿、鹈鹕等动物形象,呈现了古滇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状况。

  赵云介绍,这个展区主要陈列战国到西汉初期古滇国为代表的青铜器,如青铜兵器、农具、祭祀器等。这些青铜器上有数量众多的动物造型,有捕食的老虎、强壮的野牛、姿态各异的豹子和山羊、穿山甲、野猪等,好似一个青铜器的“动物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古滇人居住在一个“水草丰茂、野兽出没、相克相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较为原始完整和带有野性的生态环境中。

  古滇人的动物崇拜

  赵云介绍,从这些青铜器上,也可以观察出古滇国时期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状况,反映出古滇人对动物的敬畏之心,也说明当时人与动物的关系,不是驭使和屠戮为主的关系。从发掘出的青铜器上看,古滇人生活在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古滇人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还将这些意识反映在青铜器上,给几千年之后的人们以启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赵云说,通过近距离观察,还可以发现古滇动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研究发现,青铜器上的牛有亚洲野牛的形象,也有非洲野水牛的形象,还有古代印度瘤牛的形象,这些牛目前在云南已经看不到了。古滇青铜器上还有野猪的形象,这些野猪体型高大,健壮有力,野性十足,敢与老虎、豹子、毒蛇进行搏杀,这类野猪现已基本绝迹。

  赵云介绍,古滇青铜器上动物的形态,反映出古滇人对这些动物的高度关注和密切接触。这些青铜器上的动物形态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从中可以看出,古滇人只有与这些动物长期密切相处,才会对这些动物的细节如此了解。在一青铜饰扣上,有一群张着嘴的猴子造型,似乎可从这生动逼真的神态中听到猴子遭遇危险时发出的尖叫报警之声。一只权杖上的豹子造型,长长的尾巴拖在后面,嘴中衔有一个小动物,小动物挣扎着、尾巴耷拉着垂向地面,一个《豹子成功捕猎归来》的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

  赵云说,若古滇人没有与动物长期共处的生活基础,再厉害的艺术家也不大可能想象出这一个细节。他认为,从古滇青铜器上众多的动物造型,可以看出古滇人对这些动物怀有一种崇拜甚至敬畏意识。

  释读动物形象构成的“天书”

  云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发现,古滇国青铜器除了兵器、工具、生活用具等有动物造型,很多重要青铜礼器上都有动物的形象,很可能是古滇人用动物来作为与天地沟通的“通灵宝器”。

  赵云介绍,古滇青铜器上每一个动物后面,都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他指着一件像一张纸一样的青铜器说:“我们古滇人曾经用动物形象写成了一页天书”。经研究破译,这页“天书”的大致内容是:伟大的神啊,我奉上雉鸡和玉镯,祈求您的保佑……我们在这次战斗中,俘获了100头猪、20只山羊,还有70头牛,这是最令我骄傲和永远铭记的功绩……释读这些古滇时期的精神密码,人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古滇人生活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历史状况。

  动物之间搏杀打斗的寓意

  在古滇青铜器上,有大量动物搏杀打斗的场面,造型生动、画面惨烈。比如野猪和豹子打斗、鹰和蛇拼搏、牛和老虎撕咬等造型,出现在青铜扣饰、祭器、权杖头等物品上。赵云认为,这些场面正是古滇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具体的反映和生动表现。由于当时生物链比较完善,生态系统较为健全,动物相生相克,打斗搏杀场面其实是那个时代动物世界的一种常态,每天都会发生。

  文物研究专家认为,若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动物造型,可能映射出不同族群的不同的动物图腾与生活习惯。比如有的族群崇拜老虎,有的族群崇拜牛,打斗场面似有不同族群之间战争和矛盾关系的寓意。另外,古滇人下大功夫,让能工巧匠把这些打斗的精彩瞬间场面像“新闻照片”一样地凝结固定在稀有的青铜器上,很可能是崇尚力量和野性美的表现,也可能是古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对力量的一种崇拜。

  云南省博物馆有动物造型的青铜器造型藏品十分丰富,数量很庞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古滇时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和储备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赵云说,云南省博物馆以动物为题材的青铜器藏品在整个中国的青铜器藏品中都十分独特罕见,这说明了古滇人对动物和自然的一种特殊的情感。

  动物题材青铜器的深远意蕴

  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举行。赵云对此很关注,认为研究生物多样性,最终就是告诉人们,人是多样的,所有物种也是多样的,人背后的文化更是多样的。只有很好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相生相伴,绵延久远,这也是世界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发展条件。文物研究专家认为,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少数民族文化宝库,通过这个大会,人们可理解不同的物种及不同的文化,同时发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之大美。另外,人们通过对古滇青铜器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古滇物种和古滇文化的深层意蕴。

  云南省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巩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升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 李洪峰 摄影:云南省博物馆 邢毅)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青铜器呈现生物多样性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