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哈尼族姑娘向世界讲述哈尼梯田故事

2021-10-12 10:30:13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谭江华)10月11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身着盛装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作为云南青年代表登上了大会发言席,向全世界讲述哈尼族群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哈尼族姑娘施晓悦。谭江华摄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相依存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掘利用各类有用的物种资源,不断进行引种、驯化和培育,并根据其特性,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多物种组合、多层种植复合经营,因此,保存了大量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还大大提高了系统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水平。它不但是对所居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形式,也形成了一种文化,包涵了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代代相传保留至今。哈尼梯田也因此入选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 

元阳梯田。郝亚鑫摄

“我们哈尼族的祖先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施晓悦在发言中说。1300年前,崇拜大自然的哈尼族祖先细心保护着茂密的森林,围绕森林涵养出了的丰富水源,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随势,挖田引水,开垦出了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他们修渠灌田,田渠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的用水公平和谐,而沿梯田而下的水,一部分又形成了水汽进入大气,最终变成降雨。   

元阳梯田。郝亚鑫摄

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这样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冬去春来,在千百年的轮回中,哈尼人祖祖辈辈稻作为生,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和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与此同时,他们与哀牢山区的2000多种植物、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了世界生物多样化的展示地区。

元阳梯田。郝亚鑫摄

“今天的哈尼人充分享受着生态的红利,在葱绿的森林下,在美丽的村寨中,哈尼人依然住着蘑菇房,耕种着梯田,呵护着水系,依托生态农业的重要模式和体验式的旅游业态,生动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过上了幸福生活,千年哈尼梯田依然生机勃发,大自然的生态馈赠更加充分。”

这个20岁的哈尼族姑娘是大会上行走的“云南风”,不少国内外的嘉宾都来与她合影。施晓悦解释:“他们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会上发言的一种肯定。”施晓悦是云南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目前在读大三。她说,COP15对她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促使她更多地去了解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这次发言经历,让我想把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责任编辑:李敏

23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