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十三五”期间,云南实施120多个项目保护极小种群物种

2021-10-12 17:10:14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杨旭东)10月12日上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南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果”为主题的COP15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在COP15新闻中心新闻发布A厅举行。会上,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杨宇明介绍了近年来云南省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以及恢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一直以来,云南省高度重视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杨宇明表示,200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云南林草、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实施了120多个保护项目。

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方面,云南通过实施种群保护及栖息地修复等措施,对自然保护区和其它就地保护点内的67个植物物种进行了科学管理和保护。“十三五”以来,全省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61个植物物种开展了迁地保护,对16种累计3万余株极小种群植物进行回归种植。目前,云南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保护。

云南省还重点加强动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共划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等11类、362处自然保护地。在保护地外,还分区域建立了以绿孔雀、印度野牛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小区或社区公益保护地。同时,建立健全了亚洲象、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绿孔雀等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全面巡护监测体系。实施了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等3大工程,成立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绿孔雀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绿孔雀野化放归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成立了“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通过网络筹集社会资金进行全方位保护。

近年来,云南省还编制实施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规划》《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极小种群物种抢救性保护工作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等。同时,还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发力的格局:林草部门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纳入林草发展规划,制定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发展目标;科技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创新团队”,申报实施国家、省级极小种群植物重大科研课题;生态环境部门把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设立了专项资金;社会组织资助开展保护项目,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开放共赢的合作方式,共同推动极小种群拯救保护。

此外,云南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作汇集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西南林大在内的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精英团队协同攻关,制定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编制出版了《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与探索》《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与保护》等。


责任编辑:李敏

23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