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郭娜: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现多赢

2021-10-15 16:30:41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谭江华) 10月14日上午,“昆明宣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机遇”主题论坛在COP15新闻中心举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郭娜作为嘉宾,分享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民生福祉协同增效的经验。

郭娜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如何处理和平衡好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正如宣言中提到的,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通过运用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以及对传统土地和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作出了贡献。我们理应公平公正地与第一线的群众共享保护成果。”郭娜谈到的这一点,多年来已经为政府所重视。

郭娜分享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反哺社区方案”。普达措采取“国家所有、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在科学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开展社区惠益反哺,对涉及的23个村民小组800多户累计补偿1.5亿元。公园建立至今,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和稳定,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43.70亿元/年。

除此之外,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在1998年引进了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开始探索具有白马雪山特点的“社区共管共建”的保护发展模式,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在保护区积极筹集资金、组织力量,用太阳能替代了薪柴烧水,水泥瓦替代了房头板、铁丝网替代了木栅栏,改善保护区群众的生计,引导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让群众参与保护。在采挖松茸时,一律禁止童茸采挖,村民还自己设计了口径为5厘米的测量铁环,能通过铁环的松茸不采集,若在市场中发现这样的松茸交易,每朵罚3元。

据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毛炜介绍,保护区自实施社区共管以来,成功的将抢救性保护转移到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社区与保护区“共赢”的轨道。白马雪山社区共管模式也成为了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2018年,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国家七部委综合评估中,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定为“优”,考核成绩位于云南省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位。

云南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在郭娜看来,聘用生态护林员助力绿色“脱贫致富”、通过自然保护社区共管项目让群众在参与保护中受益和实施生态旅游收入反哺社区带动可持续发展,即是云南结合实际先行先试走出的3条成功路径。郭娜认为,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应将公平正义问题置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做到绿色资源取之于民、回报于民。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