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  正文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2021-11-04 11:30:20  来源:求是网

  松辽惊雷,油出大庆。

  1959年,大庆油田横空出世,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亘古荒原,被中国的石油工人唤醒。与滚滚油流一起喷涌而出的,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1965年拍摄的大庆油田炼油厂一角(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新生共和国的发展。

  1959年,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因为缺油只能背着煤气包,这场面深深刺痛了他。

  经过艰苦的地质勘探,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大同镇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人们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新油田因此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然而,摆在开发者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艰苦……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4万多名转业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从四面八方挺进松嫩平原,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面貌的大会战拉开序幕。

  “铁人”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奋力搅拌泥浆(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打第一口油井时,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奋战3天3夜,硬是靠双手和肩膀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立起。“铁人”的称号不胫而走。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许下的钢铁誓言。

  实际上,他少活了不止20年。从1960年3月到大庆,他在这里整整工作了10年,这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10年。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7岁。

  跟随王进喜来到大庆的1205队的36位队员,不到60岁去世的一共29位,其中不到50岁去世的15位。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王进喜的一页学习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大庆石油人用热血甚至生命,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庄严承诺,仅用3年多时间,就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千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部分队员在钻井平台上合影(2019年9月28日摄)。 新华社发 谢剑飞/摄

  (二)

  “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为实现大庆油田的稳产高产,已84岁的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如今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主导的科技创新让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在1976年实现上产5000万吨,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

  2003年,李新民成为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多年来,他率领这支英雄的队伍,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实现连续15年人均每年向国家交一口井,第一个累计进尺突破200万米大关,第一个累计打井突破1800口。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王进喜的遗愿,也是一代代1205钻井人的追求。如今,大庆油田“走出去”实现新跨越,海外业务进入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区域,海外权益产量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2021年8月25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对外发布消息,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这是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现场,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在施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岁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石油人手中传递。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策划:学而时习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璐

34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