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乡村振兴】石门村:一个贫困村的“蝶变”

2021-12-06 16:58:26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11期

以前的石门村,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是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石门村在南华县人大常委会的帮扶下,从建强基层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富民产业等方面入手,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村民在白芨种植基地务工

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以前,我们村的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党员结构老化,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曾被镇党委列为重点整治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石门村党总支书记何美琼介绍说,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子凝聚力不强,致使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然而,改变始于2018年南华县人大常委会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后。针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石门村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将原有的8个党支部整合设置为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制度,彻底改变过去党员教育管理缺失、党员活动少、不经常的现象。同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源头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

“以前,我们村党支部很少召集党员开会,党员对党和国家政策不了解,与群众没啥区别。现在党员活动正常开展,我们对党的政策明白了,心里也亮堂了。”石门村60多岁的老党员何文贵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在驻村干部的指导下,石门村党总支充分利用党总支会议、支部会议、党员大会和小组干部会等形式,分片包组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此外,还通过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强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多措并举改善村容村貌

随着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实施,石门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村民的求新求变意识不断增强。面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村党总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030万元,在村委会建成便民服务大厅、村史馆、卫生厕所,并拓宽硬化村组道路、安装路灯、改造农村危房等。

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石门村组织每个村民小组制定垃圾收费清运制度、农村人居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农村公益岗位聘用管理办法等,群策群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石门村先后硬化8个村民小组18公里村组道路,实施8个村民小组集中供水项目和4个村民小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如今,石门村还开通直达县城的公交车,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坐公交车去县城赶集购物、走亲访友。

“以前,村里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垃圾遍地。现在,村里配备了专门的保洁员,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石门村香棚箐村民小组村民李万荣感慨地说。

“近年来,在县委、镇党委的支持下,驻村干部与全村群众迎难而上。现在,各村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石门村被命名为2019年‘云南省卫生村’。”何美琼介绍说。

村强民富共奔致富之路

伴随着精气神的提升,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驻村干部到岗后,首先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并根据县、镇统一安排部署,逐条梳理、细化脱贫攻坚各阶段工作,按照任务清单倒排工期、逐项推进落实。

为增强产业富民效应,石门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将烤烟、中药材、生猪养殖等产业优先纳入发展项目,积极争取沪滇协助项目资金1316万元,建设了一个生猪养殖小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共培育养殖大户4户,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24亩。

同时,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石门村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思路,邀请县、镇农技人员对全村群众进行种植养殖、建筑、刺绣、农机具维修等技能培训,并提供公益性岗位11 个,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以前,我们村的年轻人很少外出务工,农忙之余都在村里闲逛。”何美琼介绍说,通过培训,从2016年到2020年末,全村外出务工人员由51人增加至263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6650元增加到11200元。

在村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为改变石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驻村干部和村党总支结合村情,采取成立合作社、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不懈努力下,2019年,石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4.2万元,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以上。 

通讯员  王兆松  张举营/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石门一个贫困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