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悦读  >  正文

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2021-03-30 15:51:09  来源:《云岭先锋》2021年第3期

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高 旗

王复生(中)与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生合影

1917年,21岁的王复生考入北京大学法语专业。他带着探索“人类、世界、中华民国”这个“大我”的解放与个人“小我”的解放愿景来到北京大学。在北大期间,他认识了李大钊、毛泽东,还与邓中夏、罗章龙、王有德等革命志士成为莫逆之交。

在李大钊带领下,王复生加入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担任外文翻译组组长,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他在北京等地积极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1年秋,王复生加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也是第一位云南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全国播撒红色火种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王复生正是践行这个准则的楷模。

王复生加入党组织后,团结在北京的云南籍进步学生,组织成立了“云南革新社”(后改名“新滇社”),同时创办了《革新》《铁花》等刊物,在当地颇有影响。这些刊物寄回昆明后,就成为昆明学生追捧的读物。在王复生的影响下,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云南籍学生群体纷纷建立起“新滇社”分社,使之成为党的外围组织。

王复生作为家中兄长,影响、引导了家中的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走上革命道路。受党组织的派遣,王复生三兄弟前往陕北,在陕西华县、榆林、绥德等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1924年初,王氏三兄弟在绥德县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现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创建了陕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西北播下革命的火种。次年,又成立了陕北特别支部,由王德三任书记。在此期间,王复生的三弟王馨廷积劳成疾,病逝于绥德。在陕西党组织的创建史上,王复生及两位弟弟,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初,王复生、王德三兄弟俩受党组织委派回到云南工作,王德三还先后担任了云南临时省委、特委、第一届省委书记。他们协同主持召开了“云南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在人民这块“土地”上,王复生、王德三把党的政治影响和工作开展进一步推向农村与农民中。以鞠躬尽瘁的投入,充当着红色播种人的角色,以期“春种一粒粟”,去赢得“秋收万颗子”。

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1928年,王复生由党组织派往东北工作,先后以中学教员、电报局职员、新闻记者、黑龙江《民报》社长等身份,在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在日本势力严酷控制下,他为抗日义勇军筹备粮食、武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恢复建立党的组织。对日本人的侵略行径予以揭露、进行斗争。1936年6月,他不幸被日本宪兵抓捕。

在被捕的诸人中,王复生受刑最重、最酷烈:眼睛被打坏,牙齿被打掉,胸骨、肋骨、腿股、右臂都被打断,既不能坐也无法睡。但王复生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经两个多月的酷刑折磨,最后在齐齐哈尔遭到杀害,壮烈牺牲。

毛泽东早期为党撰写过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份入党誓词字字铿锵,血性贲然。王复生用他的行动和生命,真正践行了这份入党誓词,以赤子之心诠释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忠贞。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已达9000多万,王复生和中国共产党最初成员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抚今思昔,在回首革命事业缔造的艰难之时,我们深深缅怀先辈们抛洒热血所开创的丰功伟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谭宗慧

46
相关热词搜索: 热血浇灌革命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