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正文

阔步迈入新时代

2021-03-04 11:55:50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原标题:阔步迈入新时代

2008年6月2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映秀灾区看望受灾群众;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映秀看望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小镇百姓奔小康的热情。“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书记的一席话,为映秀的乡村旅游指明了一条长效发展的新路。如今,饱含家国情怀的映秀,正充盈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映秀新建的摩天轮成为岷江河畔的亮丽风景。图/廉钢

“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这首谱写于2014年的《映秀花开了》,映秀土生土长的讲解员连华玉在各种场合唱过无数遍。她记忆最深的是2018年2月12日那次。

那一天,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映秀的牵挂,十年间第二次专程来到映秀镇。当总书记即将上车离开时,村民们依依不舍。大家围拢上来,合唱了这首《映秀花开了》。连华玉就站在人群中唱着,饱含热泪,心绪激荡。

之后近三年,映秀愈发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茶祥子”制茶坊依旧摆着供路人免费喝的热茶;“博爱新村豆花庄”店主备好了来年的腊肉;渔子溪村建起了阿坝州首座摩天轮;老百姓挣了比之前翻一番的钱……灾后的伤痛逐渐被家国情怀所抚慰,感恩奋进之心激励干部群众砥砺前行,铸就映秀全新的精气神。

茶香飘万里,薪火相传致富经

◎镜头回放 蒋维明经营的“茶祥子”制茶坊,带动了当地一批群众靠采茶制茶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到店里察看了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亲自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听说店里的窝窝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他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1月7日,映秀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寒气笼罩的小镇里有一方暖心天地,来往的行人在此歇脚,捧一壶热茶,赏窗外雪景,拥炉闲话。这便是远近闻名的“茶祥子”制茶坊,店主蒋维明自2012年以来,坚持每天给大家熬一壶茶,回馈着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

“我是外地人,但也是在映秀乡亲爱的滋润下成长的。”蒋维明说,像映秀村民一样,大家都力所能及地去报答曾经向他们伸出援手的人,一壶免费热茶不足挂齿。更多感恩化为行动,从2012年至今,蒋维明收购映秀村民采摘的荒荒茶叶、野生绞股蓝、野生金银花,花费约500余万元。2020年,“茶祥子”制茶坊在400平方米的标准生产线上制茶17吨,年产值突破350万元,带动270户群众采茶收入100余万元。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茶祥子”制茶坊。“总书记拿起茶砖,问茶是不是老乡采的,问传统工艺,问茶之性,总书记懂茶。”对于蒋维明来说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总书记嘱咐我要精益求精,把茶做好,做成名牌,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蒋维明说,以前,茶叶品质不够高、品牌不够响,但是并未引起重视。总书记的话,让他开始探索新路。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茶叶种植就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但大地震使当地茶园受损严重。总书记的到来,让地方政府和乡亲们对茶产业发展信心更足了。乘着国家发放补贴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东风,蒋维明完成了黑茶的双创中心,建成了口味测试实验室以及储存茶叶鲜叶的深冻库,还把研制出的精品藏茶推介并卖到了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希腊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

“我能做的,就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茶,也爱上中国。”在蒋维明的努力下,“茶祥子”制茶坊里的员工逐渐实现了从农民到农工、技师、教练、非遗传承人的转变。他希望薪火相传,把这门茶艺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总书记的嘱托我牢记在心,如今我们的茶卖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我很自豪!”蒋维明说。

浓浓豆花情,乡村旅游更带劲

◎镜头回放 行至正忙着准备午餐的“博爱新村豆花庄”门前,在店主杨云刚主动邀请下,习近平总书记愉快地参与炸酥肉、磨豆花,边体验边同杨云刚一家人交流。总书记转动磨盘,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现场响起阵阵欢声笑语。

欣欣向荣的茶产业之外,映秀群众还依托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回应着总书记的牵挂。

在总书记曾经亲手磨制豆花的“博爱新村豆花庄”,店主杨云刚已经在二楼阳台上挂满了腊肉,为来年备货。“儿子跟媳妇回娘家了,我们老两口也放个假。”忙活了几年,今年全家决定关门歇业几天。往日一到饭点就忙个不停的杨云刚,悠闲地点燃一根烟,跟来访者聊起了自己的“奇遇”。

“自从总书记在这里炸酥肉、磨豆花后,全国各地的客人都来我家吃豆花,人多的时候,得等上大半个小时。我说,‘在哪家吃不是吃’,可他们就认准了总书记来过的地方。”杨云刚言谈间透着山里人的豪爽与耿直。

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博爱新村豆花庄”门前,在杨云刚主动邀请下,习近平愉快地参与炸酥肉、磨豆花,他转动磨盘,笑着说:“很练臂力啊,真是越磨越带劲。”现场响起阵阵欢声笑语。

“总书记对我说,希望我把铺面扩大,生意做得更红火。”杨云刚果真在二楼新装修了两个包间,扩大了经营规模。此后,“幸福酥肉”“带劲豆花”便成了杨云刚饭店里的招牌菜,饭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每天要炸40多斤酥肉,卖上百碗豆花。”生意繁忙辛苦,但杨云刚一家却觉得幸福又“带劲”,全家年收入也从2017年的1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近50万元。

党和国家的关怀为映秀带来了人气,在映秀镇,像杨云刚一家一样从事餐饮、旅游接待的群众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底,映秀镇有餐馆55家、客栈69家,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经营的人占全镇人口半数以上。2020年,映秀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00万余元,农民人均收入2.1万余元。

“博爱,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党的恩情。”生意越做越好了,杨云刚每年还会到汶川县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送钱送物,其中少不了带上现炸的几十斤“幸福酥肉”。福利院也专程为他送去写有“笃行善举 大爱无疆”的锦旗。2019年“8·20”汶川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杨云刚全家上阵帮助附近受灾村民清污排淤,每天为受灾群众免费提供盒饭。“过去受到帮助,现在回报社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知恩图报已经融入了映秀人的血液。

胸怀家与国,培训小镇迎客来

◎镜头回放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漩口中学遗址,向“5·12”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层楼高的摩天轮耸立在村口,修葺一新的渔子溪村已经成为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的十大体系之一。因发展培训经济,渔子溪村实现了增收1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亦实现从零到160万元的突破。

如今这样人气兴旺、发展强劲的富足日子,很多当地人未曾想到。

“灾后重建刚结束,地震遗址游带来了一些人气,但2015年前后几乎门可罗雀,我们都看不到未来的路。”渔子溪村村民、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连华玉感慨道,过去的映秀旅游是“灰色旅游”,游人来了,听她解说惨痛的过去,哭着离开,什么也没留下。

直到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来,变化开始发生了。“总书记对我们说,‘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的这句话,为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映秀镇党委书记欧旨勇说,总书记来映秀考察,恰逢当地发展遇到瓶颈之时,地震遗址游的红利消耗殆尽,亟待寻找一条长效发展的路。此后,汶川县努力探索“破题之举”,将映秀镇定位为“汶川新动能引擎”,积极打造“培训小镇”,大力培育培训产业、发展培训经济,找到了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仅用时一年,映秀就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2019年,映秀镇共举办或承办各类教学培训387期(班)2.1万余人次;接待各类党政培训、现场教学、青少年研学旅行共计162期(班)共计3.9万余人次,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均同比增长10%,辐射水磨、三江、卧龙、威州等镇7万余人,培训产业已成为“映秀支柱、全县重要、全州特色”的新兴富民强县产业。

映秀喜迎四方客。(资料图片)

“映秀人变了。”每天跟村民打交道的中滩堡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兵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的素质普遍提高,而且每个人都心怀感恩。”随着培训经济的兴起,村民们与天南海北的人相处时间更多了,大家更加注重乡风文明,助力公益、捐款、救援等的人也越来越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映秀人已经将家国情怀化为生活的点滴。

“培训经济还规范和带动了餐饮住宿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地丰富业态,今后我们还要发动更多老百姓参与到培训接待中,共享培训经济的红利。”汶川家国情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何高艳表示。

不负国人恩,向上向善新汶川

◎镜头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到映秀考察,临走上车前拉着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的手说:“汶川不能停留在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层面,更要阔步迈入新时代。”

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映秀的发展之路上,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以教育培训产业为例,布局两年以来,发展培训经济已为映秀镇的老百姓带来1.8亿元的收入。

映秀的蝶变,同样也是汶川的新生。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映秀考察,临走上车前拉着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的手说:“汶川不能停留在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层面,更要阔步迈入新时代。”

张通荣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汶川承接着全国人民的大爱,没有祖国给予的第二次生命,没有全国人民给予的力量,就没有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过程。”带着“汶川当自强,不负国人恩”的情怀,张通荣带领汶川人民以感恩之心,在“南林北果 · 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发展道路上,坚毅地向前奔跑。

2020年,汶川县已累计建成产业基地20.65万亩,康养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全年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同比增长7.5%,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77.8%,探索出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汶川看望慰问、指导工作。汶川人正把总书记的这份关怀转化为整个汶川的感恩之情,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再次上路。“我骄傲地向总书记报告,今天的汶川,是一个向上向善的新汶川!”张通荣掷地有声地说。

(文/谭友富  冯雅可)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阔步迈入时代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