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西南联大与蒙自

2021-04-19 17:41:13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王丹妮)走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如同翻开一段红色历史。

1938年的初夏,滇越铁路上的特等车站——碧色寨,迎来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学界名流:陈寅恪、刘文典、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钱穆等,以及200多名学生。因昆明校舍不足,彼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决定将理工学院设在昆明,文学院、法商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又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并迁往蒙自。

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的教授和师生到达蒙自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热烈欢迎。国民党蒙自县政府为师生们安排校舍和住宿,当地士绅也把房子腾出来,让师生居住。

“当时学校校舍分散于蒙自城区各地,现存旧址五处,即哥胪士洋行、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府、周家宅院、王家旧宅。”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讲解员林晓丹告诉记者。

联大师生长途跋涉抵达蒙自的第二天清晨,学生们便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文化知识。此后,在南湖三山、瀛洲亭、菘岛亭榭,人们都能随处看到学生们刻苦用功的身影。联大师生不畏劳苦困顿,在南湖畔苦读的身影,尤其是那份求知报国的热情深深感染了蒙自人民。

5月4日,蒙自分校和昆明的联大总部同时开学。为继承五四精神,分校与省立蒙自中学学会召开纪念会,会上还通过了《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这一刻,位于西南后方的蒙自,俨然成为了全国斗争的最前沿。

1938年7月7日,抗战一周年纪念日,联大师生和蒙自民众在旧海关旷地举行抗战纪念集会。西南联大的许多学者,本身就是“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的发起人或参与者,联大学子们就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到来,把民主与科学思想的种子种植在滇南这片古老的沃土上。

在学业很紧张的情况下,思想比较进步的联大学生还在蒙自文庙开办了一所民众夜校,吸引了200多人前来学习。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抗日,宣传抗日,与蒙自人民沟通了感情,播下了进步思想的种子。一些爱好诗歌的青年在朱自清、闻一多二位大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南湖诗社,把所有的抱负都倾注到了诗文中。西南联大师生的到来,使蒙自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蒙自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

短短四个月之后,因为国民政府重要的航空学校需要设在当地培养航空人才,联大文法学院不得不把校舍让给他们,1938年9月,文法学院迁回到了昆明。

文法学院在蒙自办学虽只有一个学期,但在蒙自期间宣传了抗日救国的爱国思想,传播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开拓了边疆文化教育,对蒙自的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红河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共蒙自市委、市政府、红河学院组建专项工作组对国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的陈列布展进行提升改造。目前,该纪念馆也成为当地学习党史的重要基地,激励党员干部更积极地干事创业。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西南联大蒙自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