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种业 “芯片”做强“云花”

2021-08-24 17:14:55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7期

如何打好『云花』种业翻身仗

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让“云花”在我国花卉产业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种质资源发展短板突出、成果转化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整体上制约了“云花”产业的提质增效。如何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打好“云花”种业翻身仗?记者采访了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张颢研究员。

记者:“云花”在开发利用中的“卡脖子”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颢:第一,云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虽然十分丰富,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上大部分花卉资源分布中心。然而,现实中资源利用家底不清,特别是一些优势特异资源的优异基因挖掘开发较弱,基于此的优势新品种选育和培育难度大,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

第二,野生观赏植物的直接开发利用力度远远不够,优势品种的野生驯化工作缓慢,技术发展滞后。比如,云南独有的野生高山杜鹃,目前实现有效人工驯化和选育利用的程度还很低,人们要赏花得翻山越岭到深山老林中,导致野生高山杜鹃的认知度和推广度不尽如人意。

第三,在野生资源作为亲本的开发过程中,融入的中间材料和多种技术融合还不丰富,成果延展度不高,花卉性状不稳定。

记者:目前,“云花”存在品种老化、生产效益难以提升等问题,原因是什么?种植户该如何应对?

张颢: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生产模式不断兴起,种植养殖新技术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扶持方向之一,花卉种植新技术同步得到快速发展。

至于品种老化,主要还是散小弱种植模式导致的。目前,“云花”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广大群众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呈现散小弱特点,这使得种植户和合作社社员主观上为了控制生产成本,赚取更多利益,而在品种选择上趋于保守,信奉“安全第一”。对种苗更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不强,品种得不到更迭升级,导致花卉品质下降。这也让外界普遍认为“云花”就是生产成本低、品质低、以数量取胜的产品。而在客观上,以月季、玫瑰等云南优势鲜切花品种为例,目前省内和国内对新品种的开发能力还较弱,90%以上品种主要依靠进口,要使用进口品种,就不得不面临高额专利费的问题,普通种植户和合作社难以承担。

记者:目前,“云花”种质资源转化利用中还存在哪些短板?

张颢:“转化难”在农业科学领域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一方面,科研院所受制于政策、项目资金、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等,成果转化效益还有待提高。目前,花卉科研项目缺乏长期经费支撑,成果入市转化力不从心。加之,目前农业新科技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科研人员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导致大家出成果后往往先“捂”起来,等待转化政策,入市转化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云南花卉科研发展历史仅有40年左右,体系不健全,试种、展销推广等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基因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利用还有待突破。此外,追溯亲本来源的基因图谱库还未全面建设完成,牵扯到花卉资源亲本的国际纠纷时,还缺乏话语权,导致“云花”种质资源利用的市场认可度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

记者:云南该如何打好“云花”种业翻身仗?

张颢:从科研院所的角度来说,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创新品种和多领域技术融合发展。技术和品种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荷兰、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对花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最短的也已有100多年历史,而云南仅30多年,这对农业科技积累周期来说,还有很大差距。首先,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就须切中要害:积极加快推进云南自己的原生地保护和花卉种质基因库项目。加快推进“云花”亲本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相关评价系统和精准鉴定水平,对花卉种质资源的各种标准和基因进行精准评价和鉴定。从预估来看,国际花卉市场上,至少有90%可以鉴定出“云花”亲本基因,这事关“云花”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也将是未来破解“云花”专利费短板的主要路子。

其次,政府应鼓励和引导科研部门与外国机构开展有效技术合作,开发出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品种,并进行有效推广和利用,而不能单纯依托进口种苗,从而让专利费卡住“脖子”,无法让“云花”种质资源利用各项扶持政策顺利落地。

再次,各级党委、政府应在城市建设、绿化生态建设中,鼓励引导和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在政府购买的园林绿化服务领域,首先破解本土种苗认可度低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使用示范带动效应。

本刊记者 刘 宇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种业芯片云花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