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菌种优 『云菌』丰

2021-08-24 17:21:41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8期

种质赋能 『云菌』升级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真菌资源。因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云南食用菌蜚声中外。近年来,云南积极发挥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云菌”种质资源,助力“绿色食品牌”打造和群众增收致富,成效明显。

政策扶持效益显著

伴随着一场场雨水的到来,从每年三四月羊肚菌破土而出,到五六月鸡油菌、青头菌、牛肝菌大量上市,再到早秋的奶浆菌、谷熟菌,一拨拨云南野生食用菌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云南,每年约有22万吨野生食用菌、51.7万吨仿野生食用菌和大棚栽培食用菌走向全球市场。2020年,全省食用菌农业产值281.26亿元,其中,野生食用菌产值166.5亿元,“云菌”综合产值超600亿元。

“云菌”能成为百亿元产业,得益于富集的真菌种质资源。据了解,目前全球已记载的真菌共499科6773属约15万种,我国记载的约占全球的10.8%,而云南独占全球的9.4%,占全国的90%以上。全球有食用菌种质资源2166种,云南约有900种,约占全球的45%。由此可见,云南拥有十分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通过专项资金奖补等措施,帮助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化生产野生食用菌和栽培食用菌,扶持食用菌主产区、龙头企业建设“云菌”初制加工和精深加工场所,助力“云菌”产业发展。同时,强化科技支撑,以松茸、牛肝菌、松露等珍稀野生食用菌和黑木耳、香菇、平菇等栽培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十三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规程和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4项、省级地方标准9项。通过标准化生产、采摘、初制和精深加工,有效促进了“云菌”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仅野生食用菌,云南的适生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商品野生菌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出口创汇1亿美元,稳居全国第一。

种质资源建设基础薄弱

记者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在全球可食用的野生菌资源中,约有200种可实现试验性栽培,100种已实现人工驯化栽培,有约60种可进行商业推广,但能进行大规模驯化栽培的只有30种。全球范围内,野生真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有待提升。

“大型真菌资源的利用率还不高,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真菌属于共生,属性复杂、性状难以把握,人工驯化的栽培技术在全球难以取得突破。”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食用菌产业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南虽有丰富的真菌资源,但受制于技术壁垒等因素,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驯化真菌类品种还不多,尚有庞大的资源和种类待开发研究。

“‘云菌’产业整体发展向好,助农增收致富效果明显,但几乎都来自为数不多的几个真菌种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孙达锋研究员坦言,“云菌”种质资源建设薄弱,受多种因素制约。比如,为保护野生菌资源,云南各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但简单的禁采、禁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野生菌资源“内循环”不畅。加之群众对野生菌不合理、不科学的采集,导致种质资源破坏严重。

“栽培菌种研发和野生菌种驯化成本高、周期长、成果转化慢,难以形成品牌和集约效应。”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云菌”产业鼓励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有所欠缺,导致种质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强化攻关打破技术壁垒

“种质是‘云菌’产业发展的‘芯片’,种质强则产业强。种质资源的建设,说到底还是科研攻关的问题。”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食用菌产业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栽培菌种和驯化野生菌种的培育和推广,是“云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技术方面,云南需要强化野生食用菌原生保育促繁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或增加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围绕核心技术,加强资源评价体系建设,加快多学科融合发展,推进野生驯化技术壁垒的攻关,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云南推广栽培的优质驯化菌种。在人才方面,需要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构建多样化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并存的模式,引进国内外食用菌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壮大“云菌”种质资源驯化利用创新团队,并加大对县、乡、村乡土人才和从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在实践中为科研攻关积累经验、发现有利亲本。

据了解,目前,云南即将出台《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其中,强化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将是重点内容之一。云南将围绕野生食用菌的保育、栽培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仿野生和大棚栽培新技术的开发、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建设、“云菌”特色餐饮等方面,集中打造“一中心、两基地”,即昆明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围绕松茸、牛肝菌、松露、鸡油菌等9类野生食用菌,打造产量较大的适宜林地,开展管护育菌。建立保育面积1000亩以上的集保护、科研、技术应用、产品生产和体验采摘等于一体的野生食用菌基地30个左右,同步配套一批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系统,使种质资源就地、就近转化为商品;围绕野生驯化品种和规模化推广品种,打造30个高原栽培食用菌发展基地,规模化推进优质云耳、香菇、平菇、羊肚菌、姬松茸等大宗栽培食用菌和金耳、白参、暗褐网柄牛肝菌、大球盖菇、榆黄菇、茶树菇、茯苓等特色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形成菌种开发利用的规模化效应。

本刊记者 刘 宇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菌种云菌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