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印记  >  正文

罗有祯:在滇南边疆播撒革命火种

2021-09-29 16:25:55  来源:《金色时光》2021年第9期

1934年春,共产党员罗有祯揭竿而起,高擎武装革命大旗,发动了震撼西南地区的勐先农民起义,打响了农民起义推翻思普区(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云南省西南部包括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沧源县等地域泛称为“思普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关键一枪。尽管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勐先农民起义失败了,但仍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当地的统治根基,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义无反顾踏上革命之路

罗有祯(1910—1934),又名罗有成,出生于宁洱县黎明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于1928年春考入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读书。1929年,第四师范学校爆发学潮。学生们揭发校长赵家珍独断专横,提出“打倒军阀”的口号,推派学生代表到省教育厅请愿。校方勾结官府,对学生威逼利诱,并逮捕部分学生,企图阻止学潮。罗有祯与同学们一方面积极营救被捕的同学,另一方面推派代表进行申诉,强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历时3个月的学潮,最终取得胜利。经过这次学潮的思想洗礼,罗有祯在李得春(李晓村)的介绍下,加入共青团。

1930年初,罗有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昆明师资训练班。同年秋天,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云南军阀也加紧对革命者的镇压,大肆逮捕、枪杀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罗有祯目睹了中共云南地方组织主要领导人王德三、李国柱、张经辰、吴澄壮烈牺牲,激起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仇恨,更坚定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同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初,罗有祯从昆明师资训练班学习结束,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昆明市郊的大普吉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之余,罗有祯出入农家,访贫问苦,与群众鱼水相融。不久后,罗有祯辞去教职,卖掉全部行李做路费,赴四川寻找党组织和党小组的其他党员。

当时,四川成都的党组织遭受破坏的程度不逊于云南。在寻找组织无望、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罗有祯沿途打工,一路乞讨返回昆明。回到昆明没几天,罗有祯的行踪引起了谍察人员的注意,被国民党政府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他经受住敌人的酷刑审讯,始终没有暴露真实身份。敌人查无证据,只好将他释放。

返乡开展农村革命运动

出狱后,罗有祯很快找到原来同一个党小组的党员,然而他们始终无法找到党组织,于是决定返乡开展农村革命运动,组织农民暴动。回到家乡后,罗有祯以教书为掩护,走村串寨宣传革命思想,唤起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意识,并设法联络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团员以及农民互济会成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932年,为扩大革命影响,罗有祯到江城县小学、九如乡(今国庆乡洛捷村)对门寨和三家村小学教书,与革命同志一起向学生、教师、农民和当地驻防士兵传阅进步书籍,教唱进步歌曲,讲革命故事,宣传革命道理,研讨进步思想。不久后,罗有祯的革命活动遭人告密,江城县国民党政府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将罗有祯等人逮捕关押。后经当地开明士绅出面保释,罗有祯等人才获得释放。

1933年,罗有祯与早期加入农民互济会的表哥罗承美取得联系,共同深入宁洱的勐先、等雅、普义、同心和江城宝藏等地,广泛联系早期的农民互济会成员和青年读书会会员,发动受苦受难的群众,准备与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武装斗争。

1932至1933年,宁洱连续两年遭灾,粮食产量大减,但是官府的田赋、地主的租谷却照征照交。看到民怨沸腾,罗有祯认为这是发动武装斗争的大好时机,便加紧宣传发动工作。本义、团山一带的农民率先积极响应,联合起来共同清算了本义乡乡长罗恒钰和等雅区团总罗恒寅,极大地鼓舞了周围村寨群众团结斗争的积极性。罗有祯等人将分散在各地的农民互济会成员组织起来,并把几支绿林队伍争取过来,组成了一支200余人的武装联合队伍,准备发动起义。

为武装斗争提供经验

1934年3月18日,罗有祯带领队伍揭竿而起,发动勐先农民起义。等雅、普义、熊脚和宁洱城郊等地的广大农民积极响应,起义军从开始的200余人,迅速发展到500余人。同年4月,起义军从回龙寨、太阳村出发,直捣江城县勐野井。大获全胜后,起义军撤回黎明乡休整,此时,队伍已发展到千余人。

勐先农民起义在当地引起强烈震动,国民党政府下令“围剿”起义军。随着罗有祯、罗承美等起义军领导人被暗杀,起义以失败告终。起义军余部被迫化整为零,进入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继续斗争。“勐先农民起义是中共云南省委机关遭破坏后,全省革命斗争处于低潮时爆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这次起义人数多、范围广,是云南早期共产党员领导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也是西南地区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武装起义之一。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根基。”宁洱县委党史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张兴政说。

勐先农民起义鼓舞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全省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必胜信念,在群众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力,在滇南边疆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也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刊记者 晓 东/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罗有祯南边播撒革命火种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