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家风  >  正文

丽江李氏:儒商之道 书香传家

2022-10-14 17:02:13  来源:2022年第9期《金色时光》杂志

入夏以来,随着各地游客和各路媒体记者的到访,坐落于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文生巷的一座百年老宅迎来了久违的热闹。这座老宅就是“恒裕公”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宅子的主人是人称“阿六叔”的丽江李氏家族第13代传人李君兴。

一门四举皆从教

飞檐翘角、黛瓦白墙,在这座“四合五天井”格局的纳西族民居院落里,阿六叔将家族的历史娓娓道来。

400多年前,李氏家族原居金陵(注:南京的古称)。当时的丽江土司木增非常注重学习中原文化,引进大批工匠和艺人定居丽江。据李氏家谱记载,当朝进士、始祖李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邀请到丽江,成为木增的汉语老师,并被任命为木王府“万卷楼”掌印大把司(注:相当于图书馆馆长)。从此,李氏家族在丽江定居,200多年间,李氏家族后代都是木王府的汉语老师。

清雍正年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中央集权,李氏家族因此失去了在木王府的职位。即便如此,“尊儒重教”奠定了发展根基,李氏家族仍然坚持从事教育行业。《丽江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李氏家族在清朝出现一位名人——乾隆举人李廷俊。他与同乡一起去京城参加朝廷的会试。当时的主考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礼部尚书和珅。和珅卖官鬻爵泄露考题,引起云南举子的强烈不满。李廷俊毅然上书朝廷,弹劾和珅,成为震惊朝廷的“云南举子事件”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为躲避祸乱,李廷俊逃回丽江,从此潜心于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他发起倡议,捐建文庙和雪山书院,并担任主讲。其亲兄弟李廷伟、儿子李昶、孙子李天叙先后考取举人。自此,李氏家族成为丽江古城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世家,留下了“一门四举,皆从教”的美名。

家训诠释儒商精神

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镇,也是西南地区的战略物资要地。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李氏家族开始经商,创立“恒裕公”商号。

“‘恒裕公’所处的宅院是1875年修建的,建造者是我的曾祖父。”阿六叔介绍说,曾祖父在丽江古城里经商,后期逐步将经营范围从皮毛等商品销售扩大到银号的银两兑换。2009年,阿六叔和兄弟收拾曾祖父的老宅院时,意外发现“恒裕公”在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的经商账本。根据账本记录显示,“恒裕公”的营商规模日益扩大,累积下不菲家资。

时光流逝,老宅的门窗和石板逐渐褪去浮华,但从精美的窗花装饰和斑驳的鎏金花纹上,不难窥见当年的显赫。阿六叔说,从书香门第到投身商海,数百年来,李氏家族始终保持着读书的好习惯,书写了一部儒商创业史。李氏家族深谙“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道理,于是,在修建宅院之初便把这一概念镶嵌于“恒裕公”天井的地上。

据阿六叔介绍,天井中的铜钱图案蕴含着李氏家规家训:图案天圆地方,寓意做人的规矩和做事的原则要外圆内方;凸起的“绊脚石”,是为了提醒族人对金钱不能以命相取,若掉进钱眼里,就会为其所累。如今,在李氏家族中,每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家人要带孩子踏过这块“绊脚石”,提醒晚辈面对金钱要取之有道。

守护祖宅传承家风

改革开放后,外商涌入内地,曾有国外商人开出高价,想购买“恒裕公”的宅院和正厅六合门上的雕花,被阿六叔的父亲断然拒绝。近年来,“恒裕公”的价值不断飙升,甚至有人开出1.3亿元的高价,阿六叔依然不为所动。在他看来,老宅既是家族的精神图腾,也是家风的传承载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阿六叔常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不动产”,是比金钱更能流传久远的精神财富。比守护祖业更让阿六叔满足的,是对家风家训的传承。他和妻子和秀云干活勤快,把家中大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最困难的时候,夫妻俩靠卖米线等小吃养家糊口,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始终拒绝靠出售或出租老宅换取财富。夫妻俩认为,李氏祖辈也曾历经磨难,但仍凭借着辛勤劳动走出困境。如今,两人勤俭持家、开源节流,终于渡过难关。2022年,李君兴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和云南省“最美家庭”称号。

为全身心投入祖宅保护,阿六叔在2010年辞去了公职,决定将“恒裕公”打造成博物馆。2012年,得益于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支持,“恒裕公”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正式挂牌,阿六叔任馆长。他将祖辈留下的物件陈列出来,供人免费参观。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让这座百年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2018年,“恒裕公”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被授牌为古城区政德教育基地,每年约有3000名党员干部到此参观学习。

本刊记者   杨锡畅/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马萧

48
相关热词搜索: 丽江儒商书香传家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