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档案  >  正文

六甲之战(节选)

2022-12-26 16:53:56  来源:2022年第12期《云岭先锋》杂志

一九三六年四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寻甸,为了打开通往金沙江的要道——普渡河口,与敌人在寻甸六甲一带展开激烈战斗。在贺龙的指挥下,红二、红六军团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摆脱尾追的敌军,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一带地区的计划。

郭  鹏

部队困乏到了极点:昨夜通宵行军;今早出发打仗又没吃上饭,这一仗又打得特别苦。杨秀山②同志说:“不管怎样也要搞点饭吃吃!”我就请他派人到六甲的老乡家里去想想办法。没过多久,民运科长笑吟吟地回来报告:恰巧赶上老乡做饭,老乡一听说我们还饿着肚子,非把锅里热饭给我们送来不可,有几家老乡还特为我们烧了几锅茶,随后就送到。廖政委当即命令师直属队的干部赶快上去把饭食接回来,分头送到各个阵地去。

这一来可解决了大问题。恰好,敌人到了新阵地,一时忙于部署,既没有打炮,也没有冲击,我们就吃上了一餐安逸的饭。部队在这种环境中能吃到一顿热饭本已十分满意,又听说是六甲的群众慰劳我们的,更是感动。如今,战士的体力已见恢复,斗志更觉昂扬,完成战斗任务更加没有问题了。只是弹药越来越少。谁知战士们早已想出了办法,他们自动地在那里分头推集滚木、擂石。不要小看了这些,在红军战士手里,它们照样能打败敌人。

下午,又是无数次天昏地暗的鏖战。可是,敌人不过是白费了一番心血,白送了一堆炮灰,始终也没有沾到我军阵地的边沿。

天色将黑时,敌人竭尽全力发动了一次进攻。在雨点般的炮火掩护下,敌人正在运动部队。黑鸦鸦的一片,象③是冲完了这一次就再也不打算冲锋了似的。敌人这种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作法,正是它虚弱的表现。实际上,它已经经受不起这种苦战的熬煎了。这样的硬拼硬打,实力消耗过大,对樊嵩甫④和滇军这些非嫡亲的将领来说,其下场是不难设想的。反动军队那套保存实力的鬼胎,我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可以断定,他是在急切地想要把这一场战斗结束。我军只要能咬牙抗⑤住这最后的一击,敌人那脆弱的神经就会断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决斗,要就是敌人把我军冲乱,抓到我军主力,要就是我们坚守阵地,挫净敌人的锐气。

十八团经过整理,也已加强了正面的防御,能用的力量,我们也全用上了。眼看敌人越离越近了,这时在十七团阵地上指挥的参谋长常德善同志,便发出了“开火”的命令。但是,敌人并没有后退,稍一停歇,又继续向上冲了。我们的机关枪不甘沉默,一齐叫响,才算把它压退了十几公尺。为了节省弹药,常德善同志下令停止射击,可是,敌人硬是顽固,一见我军的火力弱了,马上就翻转回身……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持续了很久很久。成团长嘴上的烟从敌人运动上来时开始,一支接一支,一连吸了四五支。这时我多么希望援助呀!哪怕是一个连也好。正想着,总指挥部的一个参谋骑着快马跑来,递给我一封贺总的信。只见信上写着“派五师前来增援,归六师指挥”,这几个字特别耀眼夺目。我忙问:“部队在哪里?”他伸手向山后一指,说:“就在左后方。”“太好了!快马加鞭,告诉他们:跑步从左翼向敌人侧后迂回,十五分钟以后准时打响!快!”他纵身上马,一眨眼就不见了。

十五分钟按说并不长,但是,在这种两军胶着的时候,实在是长极了。这期间敌人冲上了十八团阵地的前沿,双方拼起了刺刀,接着十七团阵地上也展开了肉搏。十六团因为子弹打光了,不得不让敌人爬上山来,现在正用枪托一个一个地往下掀。敌人这时真是疯狂极了,“冲上去啦!冲上去啦!”的声音叫得震天响,仿佛他们已经胜利了似的。可是,忽然,五师十四团在他们背后打响了!一直就扑到了他们的指挥所跟前。这是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完全摧毁了敌人的神经,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后撤了。我们阵地上的战士一看,好啊!端起刺刀跟踪追了下去。我身旁有一个湖南战士,一条胳臂受了重伤,这时也咬着牙,手里握着一把刺刀,摇摇晃晃地冲下山去,后撤的敌人没能在原来的阵地上收住脚,全线向后退却,看样子是不准备继续打了。

午夜十二时获悉,全军主力已经安全地转移到了巧家东南的以车泛一带等我们,我们才下令收兵,撤出了战斗。

节选自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红军长征过云南》一书

注:

① 郭鹏:时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长。

② 杨秀山:时任红十八团政委。

③ “象”同“像”。

④ 樊嵩甫:时任国民党陆军第四十六军军长。

⑤ “抗”同“扛”。

责任编辑:马萧

48
相关热词搜索: 六甲节选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