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弓鱼奔月”回归路

2022-02-17 08:55:33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多样地球 多彩云南”COP15融合报道之二十二

关于“弓鱼”,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每年春季月圆之际,这种鱼类会成群结队跃出水面,鱼体会弯曲成弓形,形成“弓鱼奔月”的盛景。

弓鱼曾经是洱海里最多的一种水产品,每年的捕捞量最高曾达到数百吨,被明代状元杨升庵称为“鱼魁”。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洱海中的弓鱼大量减少,一度濒临灭绝,渐渐成为洱海沿岸居民留在舌根深处的味道,留在记忆中的乡愁。

近年来,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以及增殖放流活动的持续开展,弓鱼的身影又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龙潭里有野生弓鱼

“在大理满江的一个小村子里,存活着许多野生弓鱼。”得知消息,记者来到了大理市满江街道晋湖村委会汉邑村的一个本主庙,庙内有一处龙潭,潺潺流水清澈见底。

△龙潭

“走路的时候要踮着脚尖,听到声音它们就钻进洞里了。” 73岁的护鱼人杨树先说。在潭边静静守候,渐渐地有一群体型瘦长的鱼儿从一个石洞游出。“这是我们村的宝贝,我们在这里守护它们已有十多年了。”杨树先是土生土长汉邑村人,从他儿时记事起,这一鱼类就生存在龙潭里。过去,人们并不知道这就是“弓鱼”。

△弓鱼

2008年,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专家前来考察,经过认定,这些鱼是野生光唇裂腹鱼。大理州渔业工作站站长赵树海介绍,洱海里原有4种土著裂腹鱼,分别是云南裂腹鱼、大理裂腹鱼、光唇裂腹鱼和灰裂腹鱼。洱海周边的老百姓,把裂腹鱼类统称为“弓鱼”。

△光唇裂腹鱼

十多年来,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和汉邑村积极保护龙潭里的弓鱼,安装了摄像头,派专人看护,还通过广播、村民会议、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等形式,让村民形成自觉保护意识。

洱海弓鱼消失了

据专家推测,汉邑村龙潭里的弓鱼来自洱海。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洱海水位高,汉邑村龙潭的水流入白塔河最终汇入洱海。弓鱼喜欢沿着溪流逆水上游,洄游产卵,龙潭的水质和水流环境都适合弓鱼产卵繁殖。

“水坝的修建是洱海中弓鱼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不少渔业专家看来,上世纪70年代后洱海出水口处修建了多处水坝,导致了洱海水位下降,洄游通道中断,大部分产卵场遭到破坏,弓鱼数量锐减。 

△龙潭保护弓鱼的标语

外来鱼种的大量引进也是弓鱼灭绝另一个重要因素。上世纪60、70年代,为了加大洱海渔业产量,大理曾引进了大量鲢鱼、鲤鱼等四大家鱼。后来,太湖银鱼也被引入洱海。“外来鱼种不但破坏了洱海里的食物链,一些鱼种还以吃弓鱼鱼卵为生。”赵树海说,多种因素的干扰,给弓鱼带来了巨大灾难。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弓鱼占洱海渔业产量的一半;1973年,年产量为50万公斤;1977年仅收获65公斤;1980年前后消失殆尽……那条闪闪发光,跃起如弓的鱼儿成为人们心里难忘的记忆。 

繁育弓鱼的民间力量

“小时候,爷爷带我去漾江边钓鱼,常常能见到这种肚子有裂纹,弹射起来像弓箭一样的鱼逆流上游。” 80后小伙姜雨杰2011年留学归来后,就致力于云南裂腹鱼的研究和保护。

△裂腹鱼鱼种培育池

“摸着石头过河”的姜雨杰好不容易掌握了云南裂腹鱼的人工繁育技术,但孵化不久的幼鱼还没喂养多久就突然死去,姜雨杰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心情烦闷的他来到溪流边散心,意外得到了新的启发。“之前是在静水中喂食,可能是喂食方式出了问题。”他通过多次尝试发现,刚孵化的幼鱼需要靠流水将食物冲入口中,等到两厘米以上才能实现自主觅食,于是在鱼池中设定了流动的水流,成功模拟了云南裂腹鱼的野生生存环境。       

△姜雨杰

2015年7月,姜雨杰在漾濞县平坡村启动实施了裂腹鱼(弓鱼)养殖项目,平坡村位于苍山西坡脚下,积雪融水和优美环境为弓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现在弓鱼的售价高达200元一公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姜雨杰自豪地说,他所繁育的部分弓鱼苗则被政府部门购买用于洱海增殖放流。

弓鱼重回洱海之路

2001年,由省水产研究所承担,大理州渔业工作站、鹤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的“优质野生裂腹鱼池塘驯养试验研究”在鹤庆县大龙潭水库展开。

每年开春时节,科研人员就在洱海上游的弥苴河蹲点,采集洄游产卵的弓鱼,并运送到实验基地进行亲体驯化。经过多年攻坚克难,科研人员已掌握了弓鱼野生亲体池塘驯化养殖、人工催产繁殖、鱼卵孵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关键核心技术。

△大理州渔业工作站工作人员研究弓鱼人工繁育技术

最终的目的,是让弓鱼重回洱海。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洱海保护治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加大了以弓鱼为主的洱海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力度,科学设定了洱海禁渔区和禁渔期。随着多项保护工程的加紧实施,洱海水质持续向好,湖泊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但是要形成弓鱼大量生存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弓鱼真正回归洱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工繁育的弓鱼

“虽然还没有形成种群规模,但相关科研人员在回捕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弓鱼的身影。”赵树海欣喜地表示,保护弓鱼不仅是保护洱海的湖泊生态系统,也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那个鸟飞鱼跃、生机盎然的“母亲湖”正逐步回归。  

人们不禁期待着,在清澈透明的洱海中,有一天能再现传说中“弓鱼奔月”的盛景……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袁海毅 王学勇/文 邹鹏/图片和视频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弓鱼奔月回归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