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高山“宝塔”

2022-02-25 08:51:09  来源:云岭先锋

“多样地球 多彩云南”COP15融合报道之二十三

这是一种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然后便会死去。只有当积累了足够的营养且环境较为合适时,它才会放手一搏,迅速长出高达两米的花序,外面包裹起层层叠叠的黄色苞片,远望像一座金黄色的宝塔,“塔黄”由此而得名。

△塔黄

塔黄有“宝伞”

“第一次看到它开花时,很震撼。”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波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场景:漫山遍野的塔黄,像笔直的哨兵一般守卫在流石滩上。在欣赏塔黄的壮丽之余, 人们不禁会问:塔黄为什么要长这么壮丽的苞片呢?2010年,宋波等科研人员开始探寻这一问题。

△塔黄偏爱高山流石滩

塔黄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麓及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的冰缘带。2010年6月初,宋波等科研人员来到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翁水村葫芦海寻找塔黄。在当地一个藏族小伙子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一片海拔4500米的高山流石滩上,见到了这一高山植物。

△没有开花的塔黄像是一棵白菜

宋波介绍,当时塔黄还没有开花,看上去非常朴素,就像一棵没有包起来的白菜。那时,宋波以为塔黄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开花,就下山去了。过了半个月再来时,塔黄的花已经开始凋谢。“塔黄生长非常快,花期只有十来天。”回到研究所,宋波向他的博士生导师孙航研究员汇报,他的另外一个发现是,在一些开花的植株上发现了昆虫,而塔黄成熟的时候,在一部分果实里面发现了这种昆虫的幼虫。“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昆虫和塔黄之间会不会存在一种互惠的关系呢?”孙航研究员鼓励宋波朝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   

△科研人员正在检测塔黄苞片是否具有光合能力

2011年6月,宋波等再次来到香格里拉县开展调查,通过野外观察、测量温度,他们注意到,在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流石滩上,即使是夏天,温度通常也在10℃以下,夜间甚至低于0℃。塔黄的苞片互相重叠,能够有效地保存热量,像温室大棚一样,为花和果实的发育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科研人员还发现,植物和人一样,也怕强烈的紫外线,塔黄的苞片是有效遮挡紫外辐射的“宝伞”。

世代繁衍的秘密

而之前看到的虫子,是一种类似苍蝇的双翅目昆虫——蕈蚊。

在恶劣的高山环境下,传粉昆虫的种类、数量和活动能力都比较弱。为了吸引蕈蚊,塔黄使出了浑身解数。首先,塔黄的花朵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蕈蚊被吸引到这里后,在苞片上互相熟悉,寻找心仪的另一半,完成交配。

△蕈蚊在塔黄苞叶上互相熟悉

塔黄不仅让蕈蚊找到了爱情,还用身体为它们搭建了一个家。在荒凉的流石滩上,塔黄苞片内的小花成了目之所及最温暖的“育儿室”。雌蕈蚊钻进苞片内产卵的过程中,身上粘满大量的花粉并传给柱头,帮助塔黄完成传粉。

△蕈蚊身上沾满花粉帮助塔黄完成传粉

通过连续多年的观测,并利用数据进行模拟,宋波发现塔黄平均33年左右才开花,最长大概需要45年。正是依靠与蕈蚊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塔黄在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世世代代繁衍了下来。

保护的关键在生境

塔黄的根及茎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和鞣质等,治“黄水”病、恶性腹水、肾水肿、“培根”病等,当地群众最先发现了塔黄可治病的秘密。

尽管塔黄还没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但这些生长缓慢的高山植物一旦灭绝,就会对高山流石滩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会丧失一些重要的遗传资源。这些小巨人像是一排排哨兵、卫士,时时刻刻守卫着祖国的生态安全。

△科研人员研究塔黄

宋波说,人类的随意滥采和粗放的放牧正威胁塔黄的种群维持,而全球变暖让低海拔的草甸不断上移,进一步“侵占”着塔黄的生存环境。虽然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但科学家至今仍然对塔黄的繁殖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解。所以,目前来看,想要保护好塔黄这一特殊物种,关键在于及时关注并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方震东播撒塔黄种子取得成效

9年前,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创始者方震东采集塔黄的种子后,在高山流石滩不同的区域播撒,在格咱乡大雪山垭口一片取得成效。“我们正在努力形成可以借鉴的经验并进行推广。”方震东说。

△塔黄像是哨兵守卫着高山

近年来,迪庆州不断加大宣传,呼吁广大民众增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全社会参与共同保护美好家园。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谭江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高山宝塔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