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打洛江上“感恩桥”

2022-02-08 16:55:22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村组成十户联防,轮流守卡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龙利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玉儿囡说,虽然增加了额外工作,但没有任何人抱怨,这与家门口一座新桥的感召分不开。

打洛村下辖的龙利村有59户265人,作为抵边村,龙利村过去偏僻闭塞,村民出行不便。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一座长112米、宽10.5米的小箱梁桥建成通车,为村民们圆了出行梦,村民们为这座桥取名“感恩桥”。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020年2月,“80后”玉儿囡当选为龙利村党支部书记。她家两层簇新傣族干栏式小楼紧靠边境线,在一楼的墙上挂着一个相框,相框里镶着两张照片:一个场景是摇摇欲坠的木桥,另一个则是水泥大桥。玉儿囡说:“水泥桥是如今进寨子路过的‘感恩桥’,木桥则是以前的样子。” 

△【拼版图片】上图为以前的木桥;下图为新修建的“感恩桥”

 龙利,傣语意为“打铁的地方”。1996年7月,打洛江突发洪水,淹没了龙利村民世代居住的寨子,村民决定整村搬迁。当时可供选择的搬迁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搬迁到开阔平坦的镇区,另一个是搬迁到偏僻闭塞的国界线附近。玉儿囡听村里的老人介绍,当时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商议,决定主动担负起组织群众守护国界线的职责使命,整村搬迁到国界线附近。

△龙利村小组党支部委员会

1997年1月完成整体搬迁以后,寨子再也没遭受过洪水,但如何过江一直困扰着寨子里的百姓。

“我们如果想坐车去到江对岸,就得往山上缅甸的地盘‘借道’,先出国再回国。”玉儿囡记得,小时候龙利有个教学点,雨季涨水时打洛江淹了小木桥,老师就过不来上课。她九岁才上小学,学历也是小学毕业。去外村看个电影,要么游泳过江,要么太阳还没落山就出发绕远道。

△打洛镇打洛村龙利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玉儿囡

龙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过去因交通不便,只能低价批发给菜贩子。2017年,村里发展了火龙果,因为村子偏远且道路坑洼泥泞,老板不愿来收,村民们只能以其他村组的半价销售火龙果。“当时整个村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些低落。”更让玉儿囡感受深刻的是,以前路不好,好多其他村的人听过却没到过龙利;龙利人见世面少,过泼水节在村里跳舞都会害羞。

勐景来是打洛镇的国家4A级景区,成年后的玉儿囡想出去见见世面,被介绍到了勐景来做讲解员。“一开始都不敢开口讲话,做了两天就想回家。”玉儿囡说,在景区工作人员的鼓励下,自己才慢慢大方起来。

△“感恩桥”圆了村民出行梦

村里通了“感恩桥”

2007年,结婚后的玉儿囡留在村里担任会计,村里没有直通外面的路,一直是她心头的痛。2020年4月,上任刚两个月的玉儿囡向来寨子里调研的省委领导汇报了出行的困难,于是,建桥的事情就被确定了下来。

桥动工了,盼着早日通路的老人天天去工地看进度。施工方无奈之下,就给玉儿囡打电话:“施工很危险,请他们回去吧。”玉儿囡跟老人们讲了后,当时回答倒是“好好好”,隔天又去了施工现场。有老人说:“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走这座桥。”

2020年10月,桥终于通车了。桥是连心桥,情是干群情,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取名为“感恩桥”。有人为此写下对联:“打洛江源远流长泽润边陲,感恩桥路畅人和惠通龙利。”

今天,每一个去到龙利的人,都能在“感恩桥”边矗立的一块木牌上读到这样一句话:龙利桥建成通行,解决了出行不便的“难点”,打通了农特产品卖不出去的“堵点”,消除了旅游发展的“痛点”,圆了村民的“通桥梦”。  

△村庄环境整体改善

“感恩桥”变身“致富桥”

桥刚通,就赶上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推进抓党建促强边固防、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打洛村正是重点推进的示范村。2021年1月11日,县里工作专班进驻打洛村,整治村庄环境,各个组推倒围墙、拆除彩钢瓦,绿化美化恢复傣寨老模样。推围墙拆彩钢瓦并不容易,一开始龙利村在村里工作落后,玉儿囡为工作进展发愁,“做梦都是拆彩钢瓦”。在州委、县委的指导下,龙利村党员带头,小组长家第一个拆。随后群众在会上开始议论:整天走“感恩桥”,整治是为大家好,咱行动不能落下!

△家家户户拆掉围墙,用漂亮的花草装点房前屋后

村党支部先后向上级争取5000余万元资金,在群众的支持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实现了“水电路网”全通,让边民安居守边条件得到改善,确保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

现如今,走入龙利,宛如进了大果园、大花园,满目绿水青山、鲜花盛开。“以前桥不通、路没硬化,别的村寨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如今龙利村村民的生活不一样了。”村民感慨地说。

△村民种植的火龙果

龙利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推进产业发展,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形成“橡胶+水果种植+农作物+庭院经济”的特色产业结构,打造出“林中有橡胶、田里有作物、院内有瓜果”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户均经济作物达到15余亩。9月是收获的季节,在“感恩桥”头建起了水果分拣大棚,村民种出的香蕉、火龙果、菠萝蜜再也不愁卖了。“感恩桥”的另一头连接着勐景来这个4A级景区,玉儿囡期望着,等疫情过去后,搭上勐景来这辆“车”,也让游客们都来走走“感恩桥”。

△龙利欢迎您

木头搭成的老桥消失了,村里人并没有忘记它,在寨子主路边的墙壁上,他们用竹片、木板精心拼出老桥的图案。玉儿囡说:“我们要给后代和游客们讲好‘感恩桥’的故事——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谭江华/文 通讯员 陈超/图片和视频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打洛江上感恩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