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回归的“滇池古董”

2022-03-09 16:36:46  来源:云岭先锋

“多样地球 多彩云南”COP15融合报道之二十五

它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作为滇池的旗舰物种,早在360万年前,就与滇池同命运共生长。

1638年,明朝旅行家徐霞客驻足昆明时,便见过它。在其所著的《游太华山记》中提到:“金线鱼,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这便是俗称金线鱼、小洞鱼的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成鱼

消失的金线鲃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组研究员杨君兴介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金线鲃一直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它的变化也反映出滇池的变化,成为滇池演变过程的见证者。杨君兴表示,滇池由沼泽变大湖时,金线鲃的种群变得更大;滇池面积缩小时,其环境变化也在金线鲃的精子和DNA上留下许多印记。

20世纪60年代前后,滇池里的金线鲃比较多。滇池周边的老渔民回忆称,金线鲃夜里活动十分活跃,一点都不怕人,价格比一般鱼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长期排入滇池,滇池受污染情况严重。1976年至1980年,云南省环保研究所(现“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了“滇池有毒物质转移规律的研究”,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何纪昌是当年该课题组的大组长,负责带领15个小组做滇池研究。其中,何纪昌带领一个小组,于1976年至1979年捕捞滇池土著鱼做研究,但都没有找到金线鲃的踪迹。“原因是外来物种猛增,金线鲃受到排挤,加上水体受到污染,1980年以后已难觅踪影。”何纪昌说。

滇池里消失的不止金线鲃。20世纪60年代,滇池共有土著鱼26种,目前在滇池湖体中只剩4种。经过多年的保护,如今,滇池土著鱼类有15种濒危或易危,有8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野外引种

曲折的繁殖路

1983年,杨君兴刚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时,只看到金线鲃的标本。“当时不相信真的灭绝了,还在滇池周边做了很长时间的野外考察,但都没有见到过金线鲃。”1991年,杨君兴带领团队探索鱇浪鱼人工繁殖实验成功后,又把目标瞄准了滇池金线鲃,但困难接踵而至。

要保护一个物种并非易事,涉及搜寻种苗、科研经费、场地等诸多问题。可喜的是,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世界环保组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滇池金线鲃研究课题得以继续。2004年,依靠政府及相关基金的支持,杨君兴团队在昆明大板桥建成占地23亩的珍稀鱼类繁育基地。至此,滇池金线鲃科研项目步入正轨。

保护物种,野外寻种苗是第一步。“金线鲃是一种‘娇贵’的鱼,产卵的时候会到周围的龙潭里去,我们猜测在昆明周边偏远的龙潭里面,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种群,便对滇池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还对当地老百姓进行访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杨君兴说。

△亲本筛选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潘晓赋,研究生毕业时便加入杨君兴团队进行金线鲃普查。在他的记忆里,当时找了100多个龙潭,发现11个龙潭里有金线鲃,嵩明县白邑黑龙潭便是其中之一。“这些龙潭主要分布在远离湖周围的支流末端。考虑到每个龙潭距离相隔较长,里面的金线鲃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基因交流,唯有尽可能多地找到其种群,才能让野生金线鲃种群保持最大限度的遗传多样性。”

在相关部门特批下,杨君兴团队从白邑黑龙潭捕了200多尾金线鲃到繁育基地进行养殖和观察。之后,研究人员开始逐一分析滇池金线鲃繁殖所需的条件:要吃什么才能帮其性成熟,如何让饵料配方高度吻合其“野外食谱”;如何人为营造其在野外自然繁殖所需的条件,形成产卵环境……几经摸索,团队终于发现金线鲃的繁殖特点,成功实现人工繁殖。按照现在的技术,团队一次可以繁殖1000万尾鱼苗。

△人工繁殖金线鲃

保护和开发并进

据统计,云南有淡水鱼类629个种类,其中土著种594种,约占全国淡水鱼类的四成,而目前云南处于灭绝、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土著鱼有138种。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的成功,让这一濒危物种保护迈出关键一步。但如何实现金线鲃在滇池自由生长,如何避免其再次消失,值得研究和探索。

经过多年治理,目前滇池治理成效明显,2016年,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在Ⅳ类;目前,滇池已经从单一治污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转变。这给滇池金线鲃回归提供了环境可能。金线鲃如果能重回滇池,不仅对云南,甚至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

△鱼卵孵化

事实上,2010年以来,人们通过人工繁殖后,累计向滇池放流了180多万尾金线鲃。潘晓赋表示,根据团队对滇池金线鲃监测3年多的数据显示,随着水质的改善,盘龙江开始有金线鲃活跃的身影。金线鲃以虾、银鱼幼苗等为食,小鱼虾们吃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是藻类的最大消耗者,对于受藻类污染严重的滇池来说,金线鲃的繁育,能改善鱼类群落的结构配比,还能帮助其他土著鱼类恢复种群。

对于未来滇池金线鲃该如何保护,杨君兴认为应保护和开发同时进行。他表示,一方面,可以将金线鲃放回滇池,恢复野生种群,一旦滇池金线鲃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还能够净化滇池水体;另一方面,可以把滇池金线鲃作为高原特色养殖业的后备鱼进行培育,不但可以壮大其种群,还能让其重新“游”回百姓餐桌。

△增殖放流

据悉,2018年5月,经连续4代培育出的滇池金线鲃养殖品种“鲃优1号”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这意味着滇池金线鲃可以实现产业化推广。但何纪昌却不看好通过产业化保护金线鲃,“这类鱼个头小,生长速度慢,种群从来没大过。”何纪昌认为,对于金线鲃的保护还需多思考、多探索。

对于滇池金线鲃开发之路,在昆明大板桥珍稀鱼类繁育基地做研究的张源伟博士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鱼种杂交。他花了7年研究出滇池金线鲃和鲤鱼的杂交技术。“新品种的特点之一是生长速度比‘鲃优1号’快。”张源伟对滇池金线鲃产业化前景十分期待。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谭江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回归古董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