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先锋对话】冬残奥会“三冠王”杨洪琼回乡:感谢云南“娘家人”

2022-04-21 16:30:04  来源:云岭先锋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云南罗平的运动员杨洪琼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并作为冬残奥会运动员代表上台发言。

从冬残奥会赛场上连夺三金,成为中国冬残奥会史上首位“三冠王”,到以旗手身份参加冬残奥会闭幕式,再到登上人民大会堂发言席,过去一个多月里发生的事情,杨洪琼依然感觉像在做梦。

夏训炎热、冬训严寒、摔跤骨裂、名次倒数……回顾过往点滴,杨洪琼说,自己的金牌是摔出来的,“迎难而上”是制胜法宝。

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后,杨洪琼回到了无数次在逆境中给予自己温暖和力量的家乡——云南。日前,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对话这个活泼的云南姑娘,听她讲述冬残奥金牌背后的感人故事。

“中国万岁”

问: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是怎样的心情?

杨洪琼:那天那种紧张跟比赛是完全两码事儿,我比赛时会紧张也会兴奋,但比赛前都能压下去。但是4月8号这天上台发言时的紧张根本就压不住,心脏一直突突跳,快跳到嗓子眼了,就觉得责任太重大了。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杨洪琼在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刘彬摄

问:发言中,你提到在越野滑雪长距离坐姿组比赛越过终点时,发自内心地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当时为什么想要和大家分享这个瞬间呢?

杨洪琼:主要是觉得长距离能拿冠军太兴奋、太激动了,整个比赛过程中我头脑特别清醒,比如说每个地段怎么划、节奏怎么保持,但是冲完终点当我知道我是冠军,把美国选手打败了,我内心的情感瞬间就释放了出来,喊出了“中国万岁”,我觉得我没有辜负国家的培养,我能拿冠军完全靠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

△杨洪琼获得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中长距离三项冠军

“全能”选手

问: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三个项目最考验人的分别是哪方面素质?如何成为一名“全能”选手?

杨洪琼:长距离项目耐力必须要好,考验肺活量和体能。但我平时的主项是短距离,之前训练的轮椅篮球要求瞬间启动、即停即启,所以我在滑雪的时候瞬间爆发能力较为突出。回想起来,我觉得长、中、短距离都获得金牌的原因是我不再纠结比赛的结果,全心注重比赛的过程,保持住自己的节奏,这样,心里负担轻了,就想把自己最好的成绩展现了出来,就没有遗憾了。

问:本届冬残奥会赛场上经历最惊险、最艰难的是哪个瞬间?

杨洪琼:最惊险的还是越野滑雪短距离坐姿比赛,这是我的主项,但是那天预赛的时候就感觉身体很僵硬、状态不好,成绩排名第三。当时一个是心理压力有点大,一个是身体方面忍受着饥饿,我们运动员比赛当天不敢吃太多东西,就从早上10点的预赛挨到下午2点的决赛。比赛开始后,兴奋的情绪很快代替了饥饿感,……当时就是在这样双重考验中坚持下来,获得了这块金牌。

△3月6日,中国选手杨洪琼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问:你2018年通过中国残联组织的跨界选项选才进入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当时为什么选择接受这一新的挑战?

杨洪琼:当时省残疾人体育指导中心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国家越野滑雪队在选人,你要不去试试?我一听“滑雪”两个字就特别兴奋,咱云南人平时很少见雪,我就毫不犹豫地说“去”。后来,8月参加选拔,9月正式训练,就想着肯定能看到雪了,结果去了看到师兄、师姐都顶着日头坐着轮椅拿着两根棍在院子里干划,一直到11月才上了雪,当时兴奋得不得了,我们差不多前后进队的几个人直接在门口打起了雪仗。但是这股子兴奋劲很快就过去,接下来就是枯燥无味的训练,不像篮球有时候是练轮椅,有时候是练投篮,注重团队配合相对有趣一些,滑雪是“一个人在战斗”,开始的时候是上午、下午各练1.5个小时,后来每周三、周六会加练,一个上午滑够2.5-3个小时,或者是35-40公里才能休息。

△这是3月6日中国选手杨洪琼在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勇敢的“杨每跤”

问:四年的训练中,你战胜了哪些困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杨洪琼:首先是天气,夏训的时候是30多度,顶着日头练习;冬训又是零下20多度,衣服不敢穿太厚,不然动作打不开,穿太薄又冷。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摔跤之后起不来,要等着教练来拉,中间就一直趴在雪上,手先是刺痛然后就没有知觉,我当时动不动就摔进雪坑、雪沟里,雪板都摔折了。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19年3月,肘关节骨裂了,休息了一个月,又回到滑雪队接着练,当时手还是疼的,但害怕耽误久了拉开差距,就坚持练下去。

我刚进队的时候细胳膊细腿,手上力量不够,就利用晚上时间加练。四年下来,我的肌肉明显了很多,比有的男运动员还壮实。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我从按部就班练习,到后期会思考,哪里欠缺补哪里,用教练的话说就是学会了带着脑子训练。

△杨洪琼的三块奥运金牌

问:你觉得自己是天赋型还是努力型选手?

杨洪琼:我不是天赋型选手,印象很深的是,刚进队时,跟我同一批的队员滑四到五圈就能超我一圈,三个月试训期结束后我很有可能被淘汰,所以就拼命练,当时下坡真没少摔,但是摔了我照样下、接着下。教练有时候在边上看着我,他说:“杨洪琼,这个地方都让你摔出坑了你还摔。”我就说,我在哪摔出坑,我就要把那里练平。因为摔跤这事儿,教练还给我起了个外号“杨美娇”,当时我还觉得好听,后面听他解释是“每天必摔一跤,得名‘杨每跤’”,所以我一直是靠着勤奋来弥补天赋的不足。

△3月12日,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杨洪琼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云南是我的“娘家人”

问:对于那些身处逆境、困难中的人,你想说什么?

杨洪琼:不管选择什么事情,一旦选择了,就坚定地去付出,不要怀疑自己。我从开始滑雪到现在也才三年半,遇到了很多坎坷、困难,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去年4月全运会我参加了三项比赛,拿了三个倒数第一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和选择是不是错了。在训练中,每天的呼吸都是沉重的;在房间里,也是盯着天花板一夜到天亮,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崩塌的状态,这样一直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星期。云南省残联的老师打电话开导我,我说,我想回云南。

那时候父母在外省打工,我回来就住在昆明,省里的老师就像我爸妈那样跟我聊家常,鼓励我、开导我,让我觉得内心非常温暖,后来才慢慢振作起来,逼着自己回到了滑雪队。我现在觉得,这些挫折、坎坷都在为我的三块金牌做铺垫,这段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

问:对于陪伴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什么想要说的?

杨洪琼:回想一下,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是家乡云南给我温暖和力量。我平时跟爸妈都是报喜不报忧,他们帮不上忙还会瞎担心,所以遇到事儿都是找省里的老师,在他们面前我像个孩子,有时候还会边说边哭,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安慰我。云南省各级残联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在背后默默为我做了很多事。我觉得用什么言语都难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情感,就是一句话:他们都是我的“娘家人”。

△3月12日,冠军中国选手杨洪琼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冠军眼中的“北京冬奥精神”

问:你怎么理解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杨洪琼:对于北京冬奥精神我深有体会。我总说自己的金牌是摔出来的,四年的历程就是从兴奋、到枯燥无味,然后刻苦训练、尽情享受的过程。从开始遇到困难慢慢克服、迎难而上,到后来热爱冰雪、享受训练,专注于追求更好的状态、更好的技术,这又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 

△中国代表团旗手杨洪琼在闭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问:体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洪琼:体育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小时候比较调皮、活泼,在山上摔倒之后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我妈帮我,那时候看到村里的小伙伴活蹦乱跳地在一起玩,心里就特别特别难受,没办法面对,不肯接受自己残疾的事实。当时在农村,我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负担、拖累,慢慢开始自闭、自卑。差不多是22岁的时候,为了不让父母一直担忧,我才下定决心要走出去,2012年就去了华夏中等专业学校读书,加入了篮球队,后来成为了云南省轮椅篮球队的一员,那里的姐姐特别开朗、友善,慢慢感染了我。刚开始训练时,我都是闷着,她们教我要喊出来,慢慢学会了呐喊,变得开朗、张扬,甚至是霸气。

算下来,我其实是有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是把自己封闭在家里的,鼓起勇气走出来以后,又用了十年时间成为现在的自己。我觉得对于我们残疾人而言,如果不把自己的心门打开,没有人能进得去,没有人能帮得了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打开自己,通过努力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冠王”杨洪琼

米线还是家乡的味道好

问:你回到云南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杨洪琼:回来当天晚上就在酒店甩米线,吃了两碗,这是家乡的味道。在外面的时候特别想家,有时候看到云南米线店就特别亲切,想吃一点缓解思乡之情,但就发现不是那个味儿。

△杨洪琼接受采访

问:接下来,有些什么样的打算?

杨洪琼:我不会把目标定得很远,就像参加比赛之前,就想着每天好好训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让以后的每一天不会为昨天后悔就行。所以,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我想先好好放松一段时间再来思考,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是会继续为国争光,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保磊 马萧 邹鹏(部分视频素材来自央视网)

责任编辑:王璐

34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