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人物  >  正文

张贵良:忠诚守护着“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2022-04-27 17:32:15  来源:云岭先锋网

风景秀丽的大围山

在滇南边陲的大山深处,他是一名护林人,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奋战基层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就是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管护分局局长张贵良,带领26名干部职工和71名护林员,担负着41万余亩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任务,忠诚守护着“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大围山山地雨林

勤钻苦研,当好绿水青山的“探索者”

2004年从西南林学院毕业,张贵良就来到河口县林草系统工作,在大围山这片浩瀚的森林中,生活着桫椤、多歧苏铁、望天树、蜂猴、云豹、灰孔雀雉等等2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从此他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贵良(左一)深入林区拍摄兰科植物云叶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亲自看到了、找到了、记录了,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张贵良常说的话。为了更好的保护好大围山的森林资源,多年来,他穿梭在林海、行走于栈道,照相机、望远镜、录音笔成为他身上常备的“三件套”,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吃一口自带的干粮,累了就靠着大树打个盹。就这样,他搜集记录了大量珍稀动植物资料,咨询各方面专家,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由他牵头建设全国第一个县级极小种群植物园,首次提出了“脆弱生境野生植物”概念,共采集蕨类植物标本400余号1000余份,新增50余种大围山新记录,成功繁育天星蕨20余株,攻克了“云南金花茶的繁育技术”难题,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完成了近40种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种群结构调查,出版专著2部,与相关专家学者联合发表新种及极小种群植物研究论文10篇,为守护大围山生物多样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地调查极小种群“天星蕨”就地扦插繁育

敢于亮剑,当好爱林护林的“急先锋”

生态资源保护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开展好日常的森林巡护,还要及时应对处置森林火灾、林下违规种植、毁林盗猎等矛盾问题。张贵良深感重任在肩,多年来他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用巡山的辛勤汗水擦亮胸前的党徽。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为提升智慧管护水平,他发动并负责创建“天然林巡护员+智能手机数据库”,创新了天然林巡护员管理模式,该数据库已收集野生动植物照片7万余张,重新发现河口县内60余年未记录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七指蕨”,找到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在河口的新分布点,对全州乃至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良好推广示范作用。为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联合县森林公安局等部门加大排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拯救各类野生动物活体1152只(条/个)。在防火关键期,张贵良巡逻时不过放每片林地、每条山沟,严管野外火源,多年来辖区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他先后荣获全国第八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下辖的南溪管护站护林队荣获“云南好人”称号,在奋力拼搏和默默奉献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实地考察研究

坚守一线,当好生态保护的“传音人”

斗转星移,初心不改。在山林中穿梭了18年,张贵良并没有厌倦,反而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并带动群众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他推动河口县林草部门成立了“中越边境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专题工作组”,拓宽了对外宣传、交流的渠道。组织编印发放《云南河口野生动植物公共读本》、森林资源保护告知书、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挂图等各类宣传资料18万份,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积极答疑解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了解熟知保护区管理法规。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他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云南大围山珍稀濒危植物—专著、墙报、摘要”,成为了全国唯一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的基层林业单位。

云南大围山脆弱生境植物野外调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年又一年,正因为有了像张贵良一样的一代代护林人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大围山的山更青、水更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得到了有效控制,物种资源得到充分保护,种群数量稳步上升,生态质量不断提高。

陈长(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