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班洪乡政府:带领佤族群众奔向小康

2022-09-06 16:29:10  来源:云岭先锋网

班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家俊在北京领奖

8月30日上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班洪乡地处沧源县西面,是全县6个边境乡镇之一,国境线长6.6公里。近年来,班洪乡人民政府团结带领佤族群众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发展特色产业,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抓民生改善

提升群众幸福感

“早些年,班洪村是典型的‘三不通’村子,不通自来水、公路和电,贫困程度不堪回首。”72岁的岩翁从1983年至2016年一直担任班洪乡班洪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在班洪乡政府带领下,全乡发生的巨变。

岩翁告诉记者,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班洪村村民要到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一个来回要花一两个小时。晚上只能用墨水瓶制成的简易煤油灯照明,有的村民甚至因为买不起煤油,只能到山上找松脂代替。

班洪乡人民政府举行升国旗仪式

“佤族群众祖祖辈辈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不利于防火不说,还低矮潮湿、人畜混居,严重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岩翁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村子环境,感慨颇多。据他回忆,1980年班洪村大寨还发生过一场火灾,70多户村民的房屋瞬间被大火吞噬。“后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阿佤人陆续住上了石棉瓦房。再不怕刮风下雨,也不会再饿肚子了。”

如今,班洪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柏油路修到村村户户,照明靠煤油灯、松脂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前些年,这里的群众除难以解决温饱外,孩子上学、群众就医的条件也很差。”班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家俊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政策以及项目,强化民生改善。如今,村村寨寨有了卫生室,人人都有医保,佤族同胞看病不再难。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

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村强民富

一场大雨过后,班洪乡下班坝自然村云雾缭绕,秀美异常。平坦的柏油路、参天古树、佤族风格的民居以及家家户户墙上挂着的玉米、辣椒等若隐若现,让人宛如置身于人间仙境。

“下班坝自然村位于中缅边境线附近的大山深处,曾经是典型的佤族贫困村落。”李家俊说,受交通条件制约,下班坝自然村虽然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却无法将其转化为经济来源。

脱贫攻坚以来,交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乡政府带领村民开始谋划发展旅游产业。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栈道、观景台等旅游设施陆续建好,班洪“葫芦王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许多群众因此吃上了旅游饭、发上了旅游财。

班洪乡政府还乘势而为,支持班洪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蜂蜜加工厂等,使乡村发展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班洪乡人民政府举行升国旗仪式

过去,当地佤族村民延续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在烧过杂草、灌木的山坡上,用简单的生产工具挖出一个个小坑,种子丢进去之后就坐等秋收。第二年,又换一个地方烧一片……村民一年的收成只够生活半年甚至几个月,余下的日子只能靠采摘野菜、挖山药、掰竹笋、打猎来维持生活。

“这些年,通过发展旅游、种植等产业,村民收入连年高涨。从告别原始社会生活,到整族摆脱贫困、实现第二次‘千年跨越’,阿佤山巨变再一次折射出党心民心聚力之伟。”李家俊深有感触地说。

当好“守边人”

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作为抵边乡镇,班洪乡干部群众勇担使命,守好祖国每寸山河。”李家俊介绍说,这些年,班洪乡依托界务员、护边员、民兵等力量组建边境巡逻队,定期开展巡逻、勘察界碑。依托“班洪抗英”遗址、“班洪四大嫂”革命历史遗迹创建干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意识。

今年50多岁的党员常卫明,是班洪乡芒外自然村一名奋战在中缅边境10年的“守边人”,因对巡山护边“十年如一日”的尽心值守,深入践行着一名农村基层党员“爱党、爱国、爱家”的初心使命,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常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外防输入”的严峻形势,班洪乡着力构建“三防”融合的“大边防”格局,构建了形成立体化、智能化、一体化、实战化的边境防控体系。取得了截至目前“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的可喜战果。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康文明

(图片均由临沧市委组织部提供)


责任编辑:李敏

23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