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谭江华  >  正文

省政协委员献策:加强有组织科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23-01-12 17:17:37  来源:云岭先锋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月10日晚上,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光兴,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副主委朱书生,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副主任陈光杰,省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委员李孔斋受邀参加“委员圆桌”,围绕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委员圆桌

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省研发投入增长较快,2021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281.94 亿元,排全国第19位。”宋光兴说,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0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44%)的一半,排全国第24位。我省全社会研发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作为研发投入最重来源的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统计数据显示,我省9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没有专门研发机构,7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

省政协委员宋光兴

“其次,创新主体、创新平台不多不强。”宋光兴说,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截至2021年,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55家。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20家,同比增长25%。但从总量上看,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全国(33万家)的0.6%。另外,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仅为全国的1%左右,共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拥有的只有一个。

宋光兴表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产学研活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了解不多,三者之间的协同联动不够。“最后一点,就是人才总量不足,高端科技人才缺乏。”

推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

省政协委员朱书生

朱书生说,十八大以来,我们省高度重视有组织科研,在科技厅的引领下,省内农业科学家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需求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例如,党的二十大代表通道上,朱有勇院士向全国人民介绍的山地水稻就是针对山区农民没有水田只有旱地,口粮不能自给的民生问题,组织科研团队协同攻关,通过十余年持续研究,成功解决了水稻旱地分蘖和旱地杂草防除等技术瓶颈,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为解决山区农民口粮生产难题提供了新方法。朱有勇院士介绍的山地水稻研究重大突破,引起了全国山区群众的广泛关注,除了在云南山区推广应用外,贵州、四川、江西、广西、湖南、安徽等省也迫切要求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

“林下中药材”产业针对中药材生产面临的高产低质、农残超标、无地可种等难题,充分利用山区林下资源,通过多学科有组织科研协同攻关,建立了林下中药材有机生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了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缓解了中药材与粮食争地的矛盾,更为山区群众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优质产业。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表明有组织科研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性。朱书生建议,科研创新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还需从单点创新向系统能力建设提升,积极推进跨学科、跨产业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利用好云南资源优势

“云南省有突出的资源、气候和区位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科研优势,是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李孔斋认为,我省的绿色能源资源丰富,将高耗能工业的节能减碳与绿色电力或燃料的应用相结合,进行基础研究突破并开发关键技术,是支撑国家“双碳”政策的重要手段。

省政协委员李孔斋

“云南省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如果能引进国内和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入驻云南,打造西部生态宜居的科研重镇,形成的科技成果又可以辐射东南亚和南亚,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到产业支撑,形成综合优势,一定能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做出重要的云南贡献。”李孔斋对此充满了信心。

省政协委员陈光杰

陈光杰建议,要让人才评价更加精准科学。其中,部分依托单位的放管服力度需要加大,“放权、松绑”意识仍需深入人心,在人事管理、公开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进一步下放权限,建立起以创新价值、研发能力、科技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程度需要加强,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我们在高原湖泊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发现,科研人员的参与度与科技创新的支撑度不足,在九大高原湖泊的日常管理和水质监测中应增加专业科研人员比重,让科研人员成为湖泊治理的骨干力量。”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谭江华/文图

责任编辑:马萧

48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