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虽然普通平凡,但他们一直在岗位上坚持着,用自己的信念、行动和无悔担当,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也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他们可能寂寂无名,但他们的故事却温暖着、感动着我们。
今天,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先锋面对面”和大家见面,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一起见证这些普通共产党员的无私付出。
昆医大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纪律委员、副主任医师祝艳翠接受记者采访
虽然见惯了生死离别,但回想起2022年的冬至,祝艳翠仍然觉得这是她多年工作以来的“最艰难的时刻”。
受新冠感染的影响,祝艳翠所在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陆续出现高烧发热症状,冬至这天,许多同事在高烧39℃的情况下依然带病工作, 但还有个别医护人员,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也就这最艰难的一天,一名刚刚产下婴儿的危重型新冠感染产妇被送到了重症医学科。之前,在重症医学科、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协同联合,这名产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手术,剖腹产下一名女婴。
“产妇刚转进来的时候,她的情况比较严重。”祝艳翠说,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重症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重度紫痫前期且有子宫肌瘤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伴发。
根据产妇病情,科室决定立即使用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ECMO(体外膜肺氧合)、抗炎给药等治疗手段。可以说,为了抢救这名产妇,医院动用了所有的抢救手段。作为科室里接受过ECMO操作培训的医师之一,祝艳翠参与了产妇的救治全过程。
抢救重症患者
“最长的时候,几乎连续5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守在病房里不敢走开。”祝艳翠说:“直到另外一位熟悉ECMO操作的医生有时间帮我盯着一下,我才睡了1个多小时。”
1月4日,经过精心地治疗和护理,母女恢复状况良好,监测到生命体征稳定、生理指标正常后,她被转入了普通病房。至此,她整整在重症医学科被抢救了12天。
就在转入病房后的第二天,产妇的爱人给祝艳翠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产妇已经可以慢慢下床活动了,同时表达他们一家人对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感谢。“先不要下床活动,先坐在床上接接地气,要慢慢地恢复。”祝艳翠仔细叮嘱着产妇的爱人。
精心照护患者
“虽然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党员,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祝艳翠说,熬过了“艰难时刻”,迎来的就是希望。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李宏刚 雷鸣 邹鹏
责任编辑:李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