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发风采  >  正文

李正清:守望傣家传统 传承竹编技艺

2023-11-10 15:44:26  来源:云岭先锋网

位于红河谷——绿汁江畔的新平漠沙,生活着一群勤劳美丽、能歌善舞的花腰傣民族。他们与青山碧水和翠绿竹林共栖,凭借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当地的傣族人民擅用竹子为材料编制各种竹器,包括篱笆、床、桌、柜、席,以及饭盒、帽、篓、提箩、甑子等,可以说竹编是傣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渗透百姓生活,富含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李正清是新平县漠沙镇曼勒村民委会乌伦小组居民,担任漠沙镇老年大学教师,受爷爷的影响与熏陶,自幼就喜欢竹编。1986年初中毕业后就正规步入学习傣族竹编,经过4年的勤学苦练,年仅20岁就熟练掌握竹编的原材料加工,编织的疏、偏、插、穿、锁、扎、套等全套技巧技艺,花纹图案设计、防晒防腐防虫防水处理等流程,成为当时远近闻名、最年轻的传统傣族竹编手工艺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李正清分别在2010年和2016年获得了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和玉溪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也多次荣获省、市、县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大赛奖项。

近年来,由于竹制品制作周期长、售价低,傣族乡民们逐渐放弃了这门传统技术,改为使用更加便捷的塑料制品;同时,年轻人也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擅长竹编技艺的工匠也越来越罕见。李正清看着身边用竹子编东西的傣族同胞越来越少,深感无奈。面对如此窘境,李正清却仍然坚守着作为一名民族手艺人的倔强和骄傲,不愿放弃。他认为,花腰傣竹编是花腰傣手工技艺的精髓,是花腰傣传统文化的物化体现,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将毕生竹编技艺相传。

因此,秉承着对傣家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对竹编工艺的热爱,李正清不仅在漠沙镇老年大学授课,还定期进村入户为各村(社区)群众开展竹编技艺培训,担任起竹编指导教师,在曼竜、关圣、曼勒、鱼塘等村老年大学及漠沙小学开设了花腰傣特色兴趣小组,在每周四下午组织活动。在培训现场,李正清从锯竹、刮青、破竹、削篾片、缠细篾等简单的工艺开始传授,把削好的篾丝分发给学员,手把手地传授起竹编技巧。“我先教他们编小燕子、小毛驴、小鱼、小虾之类的,然后再编我们傣族特色的饭盒,帽子、斗笠,希望竹编技艺这样能传承下去。”李正清说。

作为传统技艺傣族竹编的“领路人”,李正清的竹编多为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类的竹编制品,既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既彰显了傣族竹编工艺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又体现了一定经济和社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傣族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对当地文旅农融合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繁荣了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 袁丽 郭云峰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