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迪庆州:牧区流动宣讲传“党音”

2023-11-02 09:55:09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郝亚鑫 通讯员 和艳娟)“上课啰!”在牧区流动党校卓玛老师的召集下,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天保牧场上的党员牧民纷纷聚拢,围坐在一起,聆听老师讲授党的政策和农牧知识。这是迪庆藏族自治州22年来坚持开展“牧区流动党校”的一幕,也是当地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缩影。

  迪庆州下辖29个乡镇,分散在200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之间,其中半农半牧的区域较多,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方式多为半农半牧,农牧民流动性很大,难以集中。立足这一实际,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于2001年创建了牧区流动党校,为打造好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学习阵地,牧区流动党校也在迪庆州其他地区逐渐铺开。

流动宣讲“活起来”

  迪庆州多民族聚居、群众居住分散、农牧民党员受教育程度不一。牧区流动党校立足边疆实际、民族习俗和各个牧场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学习阵地。

  10月16日一大早,香格里拉市委党校讲师卓玛和同事带上电视机、功放机、发电机等流动党校专门配备的电教设备和音像教学资料,来到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的天保牧场,以现场解读、即问即答和电教化方式,向大家宣传党的最新政策和实用技术知识。“我们针对各个牧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单独授课、联合授课或集中授课的形式,深入到高原牧区、田间地头、虫草山等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还选派优秀教师用普通话、藏语以及香格里拉方言录制音频党课,在“七彩云端”“永远的香格里拉”“村村响”等平台播放,让老百姓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真正搞明白、弄清楚。”卓玛说。

  近年来,牧区流动党校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渠道,因时、因地、因人、因需施教,课堂可大可小,学员可多可少,以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的方式,送教入村、送教进山。

香格里拉市委党校牧区流动党校卓玛老师在建塘镇吉迪村宣讲。(资料图

流动宣讲“热起来”

  针对部分高龄农牧民党员及群众文化水平低等问题,流动党校经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后,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配备,协调联合农业、畜牧、卫生、扶贫、教育等部门,挖掘智力资源,依靠社会力量,建立了由党的理论骨干、基层干部、农牧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牧区党员讲师队伍。

  “牧区流动党校的课太有趣了,我们都非常喜欢。”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拉扎小组组长格茸汪扎说,“老师们个个都‘身怀绝技’,不仅给我们讲党的政策和知识,还给我们讲迪庆红色故事、教我们唱红歌,给我们播放电影、组织搞农技知识竞赛和歌舞活动,大家上党课的时候感觉相当轻松,不知不觉就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掌握了很多技术。”

  流动党校还开设“歌声中的党史”“地方红色故事”课堂,用熟悉的语言、动听的民歌、亲切的互动开展教学,变“单一说教”为“多形式视听”教育,为牧区群众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

流动宣讲“实起来”

  结合“三农”工作需要和农牧民急于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流动党校每年安排1至2个月时间进乡入村开展宣传教育。

  “今天要上党课就不出车了,在牧场等着老师们来。”今年35岁的吹丹是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拉扎小组的一名党员。在他入党之初,由于村民大多是藏族,特别是老年人,多数只有小学文化,日常都说藏语,很少讲汉语,对党的方针政策多是一知半解,年轻党员更是。

  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流动党校老师们的培训,不仅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还学习到了农牧知识。吹丹告诉记者,党校老师针对牧区实际情况,对牧区党员和群众分期分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农牧技术人员对牧区党员、养殖专业户、种养能手,讲授《牲畜疾病防治及科学养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近5年来,牧区流动党校共外出培训1000多个课时,累计培训近20000人次,解决了牧民们生产技术、精神生活、权益维护等问题,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迪庆州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德寿介绍,22年来,“牧区流动党校”坚持“党校姓党”,深入到雪山牧场、高山峡谷、海拔4000多米的虫草山等地,大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宣传工作,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传播到各族群众中,成为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便民解忧的“服务站”、助农增收的“加速器”,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吉波角”(藏语意为“组织送来的福音”),受到了农牧民的普遍欢迎。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迪庆牧区流动宣讲党音
上一篇:化石“活”了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