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多样化、功能缺失、配套不全、管理不善等诸多“老大难”问题,澄江市凤麓街道仪凤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找准治理薄弱环节,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居民的“最后零距离”,切实将社区打造成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
“加”资源,在资源整合上做加法。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导向,按照任务清单化、工作机制化、服务便民化思路,充分发挥社会共“聚”的作用,加大惠民效应,按下居民幸福“升级键”。深化“三双”活动机制,点亮“微心愿”平台,395名党员聚焦辖区居民所需所盼,主动认领微心愿,为独居老人、困难居民送食用油、鸡蛋、大米等生活用品,依托“金凤凰资助金”为40名贫困大学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贫困居民送关爱送服务123次,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不断增强社区“大党委”功能,完成烟草公司小区、老检察院小区场地硬化、路面改造500平方米,开展修复破损路面、护栏安装、墙面翻新、隔油池改造、化粪池清掏等好事实事140余件,实现区域问题有人管、民情民意有人理、问题诉求有人解,受益居民3000余人。
“减”距离,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紧扣解决问题这一核心,坚持“党务”带“业务”“服务”,为居民注入“安心剂”。开展“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网格员、业委会深入网格,在巡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置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格”。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仪凤小区6号院的大树长年无人修剪,存在遮光、触线、断枝等隐患,发挥“社区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联动相关部门进行修剪,齐心合力为居民排忧解难;老检察院小区公共区域漏水无人管,居民家中成“水帘洞”,业委会积极履职,对接给排水公司,联系专业人员将漏水的阀门修好,得到小区居民一致好评;搭建“有事我来帮”议事平台,围绕居民反映的停车困难、新能源车充电桩选址、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维护管理等难点问题开展议事活动16次,引导小区居民主动参与协商,将“难点”变“亮点”。同时结合辖区居民年龄结构特点,设置特色“公开课”,开设电焊工、叉车司机、养老护理员等技术技能培训课堂,提供学习提升平台,增强居民就业竞争力,主动对接社区超市、家具城、家政服务等商业网点,推荐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共帮助32名小区居民实现再就业。开展老党员红色故事宣讲、端午亲子课堂、巧手做月饼、“拼搏向上”等关心关爱服务活动27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乘”合力,在集聚合力上做乘法。推进“三双”长效机制,组织在职党员“亮身份、做表率”,面对面为辖区孤寡、残疾、困难居民上门提供爱心义诊、精神慰藉、水电检修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建+服务”的方式,联动辖区资源,平整老城区拆迁后空地,为凤麓幼儿园提供接送孩子“专用停车场”。社区法律顾问走进社区开展“反诈知识”“法律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等培训,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建设“小麓驿站”,辖区报到党组织免费为快递外卖小哥及老年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满足辖区新就业群体、老年人就医需求。打造“老陈说事”调解室,组建“法律顾问+社区警务室+调解‘能人’”队伍,用法的力量宣教和情的力量说理,把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3件,及时调解,化解矛盾纠纷13件,调解率100%,满意率100%。
“除”难题,在排忧解难上做除法。在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修缮北正街104号集体公房、红枫街集体公房,美化街区街貌,对烟草公司小区东、西苑开展截污治污、道路硬化、屋顶防水等项目改造。对18个老旧小区开展化粪池清掏,更换楼道灯、门锁和消防箱,新增健身器材、维修下水管道等。通过党建联席会议,针对社区职工之家老、破、旧等问题进行协商,澄江市总工会出资5万元进行职工之家改造,为职工群众提供温暖、舒适的“家”。为解决居民“老有所依”问题,积极探索“养老保险+积分制”养老保险扩面增收试点,经过试点推广,目前缴费率达94%,人均缴费995.82元,较上一年末增长419.6元。在解决居民养老问题的同时,增强了居民自我治理、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通过小切口、准发力、硬举措,推进老旧小区蝶变,让“旧”小区展现出“新”容颜,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澄江市凤麓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谭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