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云南6项世界遗产,你去过几个?

2023-11-29 09:45:45  来源:《金色时光》2023年第11期

红河哈尼梯田:凿刻在山岭间的田园画卷

蓝天为景,云雾为幕,梯田为台。1300多年前,哈尼族人几经迁徙,定居哀牢山,靠着一锄一犁一耙,将莽莽大山凿刻成一幅壮丽的田园水墨画卷——哈尼梯田。哈尼梯田在哈尼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中形成,延续至今。哈尼哈吧(哈尼语意为哈尼古歌)也有着相似的传承历程。“哈尼古歌与哈尼梯田相生相伴,对我们来说,种田时唱歌,就像口渴时喝水一样自然。”哈尼哈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建昌通过歌声,将哈尼梯田的故事娓娓道来……

色彩斑斓的红河哈尼梯田

以水滋养,维护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树木……”马建昌喜欢把哈尼古歌中有关生态和谐的内容唱给学生听。68岁的马建昌既是一辈子扎根哈尼梯田的农民,也是哈尼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如今,哈尼古歌中描绘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已被生态学专家总结提炼为“四素同构”:山顶的森林涵养水源,汇成溪流、泉水,流入水沟,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也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因高温导致河水常年蒸发,大量的水蒸气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将水分搬运回森林,再形成雨水降落;水沿着梯田层层下渗,被水土涵养,再注入河流,周而复始。

“哈尼族自称‘自然之子’,迁徙到这片土地后,在森林和水源生态基础上建起村寨、开垦梯田,完全遵循自然规律。”马建昌说,哈尼族世世代代在哀牢山生产生活,依靠大自然的馈赠,打造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这也让哈尼梯田历经1300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年来,以元阳县为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县(市)通过保护和开发,守护哈尼梯田遗产区的绿水青山,维持“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稳定。“以保护梯田水系为例,我们累计投入6.81亿元实施水利项目,保障遗产区6.6万名群众的用水安全。”据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监测中心负责人孙智飞介绍,森林、梯田、村寨都靠水连接,为让连接更顺畅,元阳县通过修缮生态沟渠等措施,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以房安居,打造和谐共生

美丽家园

“红河南岸最清甜的水边,哀牢山最肥软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哈尼的子孙……”哈尼古歌与哈尼梯田一样,是记载哈尼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凡遇到调研团队,马建昌都乐于在自家老房中用歌声为大家讲述哈尼族的历史文化。

马建昌家没有院落,一栋三层的“蘑菇房”就是他出生至今的居所。“蘑菇房”形似蘑菇,墙基用石料或砖块垒砌,屋顶由多层茅草遮盖成四个斜面。“这栋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冬暖夏凉、通风透气,跟梯田完美融合。”马建昌自豪地介绍自家老宅:一层用来饲养牲畜、存放农具,二层平台可晾晒谷物、房间用于食宿,三层用来储存粮食和种子。在他看来,梯田米延续千年而稻种基因不变,“蘑菇房”功不可没。

在马建昌居住的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大鱼塘村,类似的“蘑菇房”随处可见。千百年来,成片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梯田将“蘑菇房”包裹其中,世代守护。“近年来,随着对梯田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村民们愈发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上山砍树的行为几乎绝迹,就连自然掉落的枯枝,村民也不会擅自捡回家。”新街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马继春说。近年来,哈尼梯田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以歌传情,唱响丰衣足食

幸福生活

“农历三月哈尼农忙季节到,屋里的老人坐着不安,玩耍的孩童睡不安宁,男人在秧田里忙着拔秧,女人在梯田里忙着插秧,哈尼人的日子就像汉家小伙赶马的脚步一样匆忙……”这是哈尼古歌中的“四季生产调”,也是哈尼族1300年来的梯田耕作指南。马建昌以“开秧门”这一重要的种植节点举例,在每年农历三月中下旬属龙这一天,哈尼族妇女会身着盛装开始插秧。而在哈尼古歌中,这一天也是秧苗姑娘嫁给梯田小伙的盛大节日。

“四季生产调”是依据农耕文化总结的歌谣,记载着如何在各个节令管理梯田。“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马建昌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先后带出的10名弟子,也体现在自家2亩梯田的耕种上。“除了按照哈尼古歌的指导管理梯田,政府也帮助我们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收入稳步提高。”在马建昌看来,哈尼梯田、“蘑菇房”、哈尼古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哪一个都不能荒废。

“近年来,我们努力推动以哈尼古歌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和文艺作品进社区、进校园,通过多种形式对这些文化精品进行传播、传承和弘扬。”在哈尼文化专家李学东看来,对哈尼梯田十年的保护开发,让群众端稳饭碗的同时,也让农耕文明得以传承发扬。

“从工作生活到生老病死,哈尼族的一生都跟梯田紧密联系。”眼看到了收割季节,马建昌给在外务工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语音:“带着娃儿,回家收稻子了!”

遗产简介: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其核心区是元阳梯田。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 邹鹏/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世界遗产云南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