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探源云南】2000多年前的“存钱罐”,储存着哪些故事和秘密

2023-02-23 19:31:41  来源:云岭先锋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探源云南”主题策划系列报道之六

云南自古就是沟通中原与南亚、东南亚的枢纽,战国秦汉时期,云南境内就出土了产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区的环纹货贝。

当时,为了贮存海贝,滇人制作了贮贝器。同时,为了装饰贮贝器,他们用已经娴熟掌握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将滇国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刻其上。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近“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众人狩猎重现当年盛景

在云南省博物馆二楼的“文明之光”展区,有不少颇具地方特色且还原度较高的滇式青铜器,在众多青铜器中,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因其器盖上的鎏金骑士,颇为显眼。路过的参观者会不由地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这个“小金人”,慨叹青铜匠人们超群的技艺……

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器盖上一共雕刻了3个人,他们动作神态各异,据我们推测,每个人的身份也大相径庭。”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铸有立体狩猎场面的器盖重现了当时滇人的狩猎场景,其中通体鎏金的骑士很有可能是贮贝器的主人,他左手持缰绳控制马匹,右手持长矛,眼睛死死地盯着眼前的猎物,摆出了刺杀的姿势。

三人中,还有一位同样骑马的骑士,工作人员推测,这应该同样也是一位贵族,虽然身体没有做鎏金处理,但从装扮到动作都跟鎏金骑士颇为相似。而另外一位站立的人,从其装束和姿势判断,更像是协助贵族一同打猎的随从。在鎏金骑士身前身后,雕刻着两条猎犬,时刻准备向两头鹿扑上去。

器盖上铸有立体狩猎场面,其中有一名骑士通体鎏金

该贮贝器雕刻于西汉中晚期,通过其雕刻的场景,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滇人的生活状态。在贮贝器器盖的两侧,还分别雕刻有不甚突出、但惟妙惟肖的小兔子和小狐狸,两只小动物作为插销,方便拿取贮贝器的盖子。

物种繁多佐证生物多样

2021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这次“春城之约”让全世界见证了云南物种的多样性。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滇人就已经发现了大量生活在当地的动植物,并跟它们和谐共生。这款贮贝器上描绘的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及其所处的各类场景,就是最好的佐证。

所谓“叠鼓”,指的是上下两个铜鼓相叠。在这款贮贝器的上鼓足部,焊铸了4头卧鹿,下鼓足部焊铸了4头卧牛。在滇国,牛、虎、鹿、孔雀都是十分常见的动物,也被广泛雕刻在各类青铜器上。在这些动物中,滇人对牛偏爱有加,因为当时牛就是财富的象征。记者仔细观察贮贝器上的卧牛,大耳、长角、宽额,温顺地蹲守在贮贝器的四个角落,仿佛在守卫贮贝器里面的财富。

贮贝器下鼓足部焊铸了卧牛

跟很多出土于同一时代的青铜器皿不同,此款贮贝器鼓身均布满阴刻线纹图案,用“图画”讲述了滇国的故事。

上鼓胸部刻绘了11只展翅同向飞翔的犀鸟。腰部刻绘了4幅“狩猎”主题的连环画,按顺时针分布:第一幅为猎手骑马逐鹿,鹿在左前方狂奔,猎手在后策马奔腾,表情紧张;第二幅为猎手举起长矛欲刺向猎物;第三幅为猎手刺中鹿臀;第四幅为猎手背着战利品昂首挺胸向前走。足部共有猛兽追逐兔子等四个场景,在各个场景之间,刻绘者还用阔叶植物的条纹进行了巧妙分割。工作人员说,贮贝器的一个鼓身,就囊括了从天上到地下、从人类活动到动物争斗等多个场景,这对于研究滇国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和上鼓类似,下鼓胴部由7只飞翔的凤凰组成;腰部分为4个部分,描绘了各种动物和植物,其中有虎牛相斗、虎猪撕咬以及鹿、鹰等;足部是12只同向行走的雉鸡,其中一只被蛇咬住了颈部。

特殊图案包含未解之谜

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通高66厘米、面径27厘米、底径45厘米,1996年出土于晋宁石寨山古墓群71号墓。在现今出土的滇国文物中,是唯一一件表现狩猎场面的叠鼓形贮贝器,且器盖上的圆雕场面和鼓身上的阴刻图案相互呼应。

“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图案的组合与布局,以及纹饰的雕刻工艺,都显得相当成熟,表明在西汉中期,石寨山文化青铜器的铸造和线刻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工作人员说,滇国的青铜器历来以写实著称,但该贮贝器的线刻纹饰中出现了人物装扮的类似狮子的形象和长象牙的动物,这些目前众说纷纭且在学界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的图案,仍等待着专家学者揭开谜团。

云南省博物馆里观众围观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

仔细观察下鼓的腰部,可以看到一名打扮成狮子形象的人,他颈部类似于狮子的鬃毛十分清晰。在贮贝器上出现这样的形象,至少说明当时的滇人见过狮子或者从其他人口中听到过狮子的形象,这也为了解滇国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王学勇 邹鹏

责任编辑:马萧

48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