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曾永会  >  正文

【探源云南】“元代四大家”之首黄公望的这幅名作,如何历经辗转重现于云南

2023-04-23 10:10:55  来源:云岭先锋网

“探源云南”主题策划系列报道之十九

最近两年,“佛系青年”这个词火了。“佛系青年”是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你知道吗,古代也有“佛系青年”。“元代四大家”之首黄公望还把佛系青年画成了名作——《剡溪访戴图》,让“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率性有了画面。

剡溪访戴图(云南省博物馆 供图)

尽兴之作 满纸皆是魏晋风度

黄公望的画作都带有明显的隐逸色彩,《剡溪访戴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剡溪访戴图》创作灵感来源于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王徽之夜读《招隐诗》后,被文人的隐逸风骨所感,突然兴起,决定乘船去拜访好友戴逵。雪夜里,王徽之乘坐一叶扁舟顺溪而下,一路上饮酒赏雪。快到戴逵家时,王徽之却让船夫掉头返回,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王徽之就是妥妥的“佛系青年”。

而对于“佛系”一词,古人有更诗意的解释——魏晋风度。王徽之访戴的故事就充分反映了魏晋文人洒脱颠荡的行为、卓荦不羁的个性,这样的情性正迎合了黄公望晚年的心境。因此,黄公望在友人夏士贤家做客时,酒到酣处,挥笔而就,创作出《剡溪访戴图》,聊以抒发胸臆。

细赏《剡溪访戴图》,笔墨之间尽是魏晋风度。图中山脚下水阁庭院中空无一人,堤口湖面小舟背过而行,舟中乘客缩颈拢袖,舟上船夫身着蓑衣斗笠,撑棹欲行,气氛清寒萧瑟。有意思的是,《剡溪访戴图》乍看仅有黑白二色,但仔细看,画表面透出淡淡的绿色。这是遵循了魏晋时期“炎绯寒碧”的用色理论,以绿色渲染出萧瑟的意境。

“黄公望在此图中并不着意对真实山水的描写,而是注重抒发内心的抑郁之情,以隐喻时局的昏暗。同时表现了元代文人画在遭遇时代秩序约束下的自我调适。”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明说。

创作《剡溪访戴图》时,黄公望已经81岁高龄,这幅图也被认为是标志着他“衰年变法”的重要之作。人到暮年,心境已全然不同。与早两年创作的淡雅疏远风格的《富春山居图》相比,《剡溪访戴图》画风已有明显变化,表现出孤高卓绝的风格,这是黄公望晚年开创的一种新的绘画风格,这类风格的画作存世极少。

跌宕人生 一场牢狱之灾改变命运

黄公望为何如此偏爱魏晋风度?这或许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

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元代废除了科举制度,取消了画院。斩断了底层文人从仕的门路。除了一些活跃于宫廷的画家之外,部分士大夫都隐居山林,过着书画自娱、闲情雅逸的自在生活。

隐居山林看似无欲无求,实则需要一定的家底支持日常生活。黄公望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就被别人收养,因此,出仕充吏是黄公望早年的唯一出路。

在求仕过程中,黄公望奔走于权豪名士宅邸,结交了不少士人名流,其中,包括贪官张闾。张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提携黄公望为书吏,后来把黄公望带回京城,在御史台下属的察院当掾吏。黄公望本以为攀附上张闾后可以一路官运亨通,没想到,与张闾结交是祸端的开始。延佑二年(1315年),黄公望跟随张闾到江浙行省行“经历田粮”之法,张闾因“贪刻用事”引发民乱,被元仁宗治罪,黄公望受牵连入狱。

在狱中受尽折磨的黄公望开始大彻大悟,对官场失望。一年多后,黄公望出狱,开始弃仕入道,转入全真教,隐居在常熟小山头(今虞山西麓)。这一年,黄公望五十岁,年过半百时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入道之后的黄公望敞开心扉,将重心放在书画上,并逐渐走向巅峰,成为当时的“顶流”名家。

“据统计,目前黄公望留存于世的书画作品仅有十几幅,都是在他入道之后创作的。而现存于世的雪景图只有三幅,除《剡溪访戴图》外,还有《九峰雪霁图》和《快雪时晴图》,后两幅画现均存于故宫博物院。”李明说。

远道而来 书画文物中的“老前辈”

李明介绍,由于书画文物对于温度、湿度等保存条件要求极高,稍不注意就会被毁坏,因此,一般来说,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画文物创作于唐代。而云南现存的本土书画作品最早只能追溯到明代,这是由于明代以前,云南与中原交流少,大理南诏国时期盛行佛道画,没有文人画,民间文艺欠发达,直到明清时期,儒学思想进入云南后,文人画才逐渐在云南兴起。因此,创作于元代的《剡溪访戴图》是云南省博物馆现存书画作品中的“老前辈”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剡溪访戴图》中也画的是绍兴嵊州的山水风光,而为何最终这幅画会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

《剡溪访戴图》的流传经历至今成谜。根据题跋来看,图上只有一名抗战时期收藏人的私印和云南省博物馆的印章,也就是说,从元代至抗战时期的几百年间,或许《剡溪访戴图》一直没有在市面上流通,直到抗战时期,才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

抗战时期,为躲避战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至昆明,联合创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南迁过程中,师生随行带了大量珍贵书画文物。后来,为了抗战救国,师生们变卖了部分书画文物以筹措抗战经费,导致部分书画文物流入市场中。几经辗转,部分书画文物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剡溪访戴图》就是其中之一。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曾永会

责任编辑:王璐

34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