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提举司衙门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李建华 段学兵 杨敏)位于大理州云龙县深山里的“千年白族村”诺邓村,因盐而建、因盐而兴。自唐代盐井开发以来,诺邓村虽历经千余年,但至今仍保留着古村的原始风貌,尤其是明清以来形成的山村建筑景观至今还保存完好,是目前云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落。
“六滴水”古院落
村里的民居都依山就势建在山坡上,层层叠叠,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台阶式四合院”建筑形式,当地村民用屋檐滴水的层次,形象地把这些古院落称为“四滴水”“五滴水”等。村里有一个院落,从最高的屋檐到最低的屋檐,一共要经过“六滴水”才能落到地面,足见房屋建筑落差之大。据介绍,目前古村共有118座民居院落,其中24个为重点保护院落,很多院落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踏进诺邓古村,一眼就能望见云龙古代八大盐井之一的诺邓井,就是用这口井里的卤水熬制出低钠富钾的盐,腌制成了远近闻名风味独特的诺邓火腿。诺邓井虽已沿用千年,但仍生生不息,至今村民还在引用井里的卤水制盐。井房里,交叉错落的水管把古井的卤水引流到诺邓村的家家户户。
燥热的下午,离盐井不远村坡脚,杨阿姨正站在两口大锅前用滤勺搅动热气腾腾的卤水,仍然延用古法熬制食盐。“我基本每天都会熬盐,这么一锅卤水能出10多斤食盐,与以前相比卤水盐含量少了不少,熬制的时间也更长了。”杨阿姨说。
诺邓村一角
走出井房,沿着村民用石头铺成的可供骡马进村的石阶,三步一阶、五步一台,便可进入诺邓村的每家每户。在村里行走,偶尔能碰见三五成群在村里观光的游客,也能与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骡马相遇,不少人家的门口放着对外售卖的诺邓火腿和诺邓盐。走累了,你还可以到石阶拐角的小店小憩一番,点上一杯咖啡或买一根当地特有的石门冰棒,就着诺邓的风景慢慢品味。还可以走进云上乡愁书院,取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大青树客栈一角
走进古村网红民宿“诺言别院”,仙气飘飘的老板雷子会和你讲述一段他和诺邓村的过往。作为一间民宿,诺言别院的房间并不多,但这家民宿却如麻雀一般五脏俱全,小而精致,院落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能体现老板对生活的热爱,让你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背包客,雷子与诺邓的相遇是偶然的,最终能在诺邓停留,完全是被诺邓古村特有的气质所打动。“村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虽然经过千年时光的洗礼,但这里的生活方式没有变,这里的语言没有变,这里的交通方式没有变,能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我觉得是非常完美的。”雷子说。正因为这样,2014年,当雷子第一次踏入诺邓村便被深深吸引,并在这里停留了下来,至今已近10年,俨然成了古村村民。
村里的书屋
刚来诺邓时,雷子在村里更高处开了一间咖啡馆,后来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女朋友,为了给女朋友一个家,便决定盘下这个院落做民宿,用近2年的时间精心修整,完整保留了古建筑的风貌,打造出现在别具一格的“诺言别院”。如今,诺言别院已成为诺邓村一个人气很旺的网红打卡点。
雷子介绍,从他来到诺邓开始,已经“熬”走了三四波像自己一样“新诺邓人”。雷子之所以能一直留在诺邓村,更多的还是因为对古村的一种情怀。“前些年,县里对诺邓的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在这里开展经营还是比较难。但如今却不一样了,时不时就会有县里的领导来到村里,和我们聊关于古村发展的事,重视程度完全不一样了,相信诺邓村会越来越好。”雷子说。
进村的石阶
如今,随着云龙高速公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诺邓旅游,让这座古村焕发出蓬勃生机。除了新村民雷子外,还有像大青树民宿老板黄女士一样的不少本村年轻人,也陆续回到了村里,经营起有自身特色的民宿。这些年轻人有新的知识和更宽广的视野,他们带着知识和见识回到古村,让诺邓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我们店里住宿的游客都是比较优质的,在与客人的聊天中,他们建议我除了诺邓火腿和诺邓盐外,得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大青树老板黄女士说,于是,从2022年开始,黄女士便在自家庭院开起了特色小茶馆,还结合自己学医的优势,在经营民宿的同时开展特色中医足疗,很受游客欢迎。
“像我们家这间房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云龙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黄桂的房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房子保护好,并把我们的产品展现给游客。”黄女士说,“我们村的旅游不一定要做得有多大,但一定要把我们的产品做精,做出自己的特色,也许这才是诺邓村旅游发展的出路。”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