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系列报道之四十二——
“羊圈房”变身“山花村”
山花村
在南涧县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
有一个小村庄
曾因人居环境太差而被村民称为“羊圈房”
……
“羊圈房”如何实现美丽蜕变
村民如何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一起去看看
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
“近年来,借助党的好政策,我们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走出了一条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子,铺就了一条‘党建+’的致富路。”山花村党支部书记罗兴富感慨地说。据村里老人讲,500多年前,因为山花村水草丰美,保平村委会黄草坝村的大户人家便请人在这里放羊,但因这里离主人家太远,放羊人便在此安营扎寨,这里建盖的羊圈也越来越多,“羊圈房”也因此而得名。后来,随着一些人慢慢在这里定居生活,“羊圈房”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小村落。
晾晒古树茶
因为公路不通,人居环境差,“羊圈房”曾一度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那些年,村里大部分房屋还是茅草房,水电路都不通,去赶一趟街要走16公里山路,两头摸黑。”罗兴富回忆。2014年以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山花村整合多个项目,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美化、小节点打造等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打造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彻底改善山花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和产业环境,村庄也由此更名为“山花村”。
如今,山花村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山花烂漫、溪水潺潺,村民们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胜境中过着富足祥和的幸福日子,山花村党支部也先后被评为大理州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省级规范化建设党支部,2022年,被评为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
走好茶文旅融合特色路
“听水、洗肺、养心、赏花”,周末和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来到山花村旅游打卡。“我们村位于樱花谷谷底,这几年来我们这里游玩和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古树茶因为品质好特别受游客欢迎很好卖,大多数人家都种古树茶并卖古树茶叶。”山花村村民杨莲月说。
山花村古茶树
“现在,山花村的古树茶已畅销全国,经常茶叶还在树上就被订购一空,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每公斤古树茶可以卖上千元。”罗兴富说。搭乘樱花谷旅游发展的快车,村民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特有古树茶品种,走好茶文旅融合发展特色路。近年,村里还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加工户)+茶农”的模式,不断提升种茶的技术和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如今的山花村,人人会种茶、家家有好茶,茶叶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山花村俯瞰
大力做好茶文章的同时,山花村还以古茶为媒,以樱花为介,以剑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金庸武侠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扩大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村42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卖起了山货。其中,有22户村民还在山花村和樱花谷景区周边开起了民宿客栈,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提升村庄“软实力”
物质生活大大提高后,山花村还不忘提升村民“软实力”。2019年,村里依托山花村蜕变的故事和杨元臣的“好人好事”,在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成县级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向全县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和“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
走进山花村的一座院落,一位老人正在读报纸。这位老人就是杨元臣,是一名退休教师。作为山花村村民,杨元臣见证了山花村的发展和变迁。退休后,杨元臣义务当起了宣讲员,向前来山花村参观学习、旅游观光的人们宣讲党的好政策,介绍山花村发生的巨变。
“这些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民依托旅游和古树茶,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杨元臣说。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杨元臣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努力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义务帮人理发,为身体残疾的邻居送生活用品,为村里修桥铺路……被村民称为“活雷锋”,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园丁之家”“云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等50多项荣誉。
党员干部在杨元臣事迹陈列室听杨元臣老师授课
2022年,山花村在杨元臣家建成了“杨元臣事迹陈列室”,采取由杨元臣老师自己现场授课,讲解员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全县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杨元臣一辈子做好事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染党员群众,并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了党员教育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李建华 陈永彩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