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经验  >  正文

楚雄:以组织之力推动“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2023-06-30 16:23:41  来源:云岭先锋网

近年来,楚雄州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同时,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

肩上有责力重千钧

推动“千万工程”落地,离不开领导干部担责履责。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五年行动方案,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擂台比武”,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定期到挂包乡村调研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2023年6月14日,在楚雄州召开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一带五区”示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州委书记对各县市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点评、提出要求,工作实绩突出的县市进行了会议经验交流,以打擂比武促实干实效。通过以上率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已蔚然成风。

责任的落实保证了工作的落地,楚雄州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每年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资金20亿元以上、1万余名各级各类干部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整治提升一线也成为了各级党委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的主战场。

冲锋在前表率在先

“以前支部班子不团结,组织村民定期开展大扫除都困难。后来通过整顿提升,整个班子精气神焕然一新。在村党总支的带动下,村庄道路干净了,河道两岸变美了,我们村也先后被评为了云南省省级文明村、省级绿美村庄。”牟定县共和镇牟尼村委会习大河村党支部书记习元林介绍。

推动“千万工程”落地,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深入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每年对8400余个农村党组织开展全覆盖分析研判,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把存在领导治理不力、带头致富能力弱等情形的农村党组织纳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采取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区、党员先锋队、党员积分制等有效措施,激发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清理“五堆十乱”、拆违治违、污水管网改造等方面做在前头。

楚雄州坚持州、县、乡三级联动,依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万名党员进党校”“党员冬春训”等载体,对103个乡镇、959个行政村班子成员和8.4万名农村党员开展全覆盖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党组织班子成员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能力。深入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先后发动1.2万余名干部回乡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累计为971个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捐资捐物,广大干部回乡后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干部喜欢返乡成为常态。

群众参与凝聚力量

推动“千万工程”落地,离不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乡村怎么建设、怎么治理,群众最有发言权。楚雄州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姚安县官屯镇巴拉鲊赵家村民小组是当地有名的“差村”,村庄规划混乱、群众私搭乱建、垃圾随意堆放、污水肆意横流,很多群众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发展。去年以来,楚雄州委组织部积极争取在赵家村民小组实施“四位一体”项目,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全程参与,党员领着群众干,通过齐心协力,昔日的后进村变为了今天的示范村,“赵家模式”成为了党建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样板。

楚雄州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五治融合,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管长远、管根本的“牛鼻子”,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星级户”“示范户”等评比活动,采取修订完善村民公约、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开设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方式,把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已经成为群众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群众参与投工投劳超过160万人次,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长治久洁。

截至目前,全州乡镇镇区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村庄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9.13%、58.61%,农村卫生户厕和自然村公厕覆盖率达68.05%、19.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行政村、自然村达49.58%、57.2%,成功创建了一大批各层级的绿美、卫生、精品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在楚雄绘就新的画卷,“千万工程”经验在楚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王小龙(楚雄州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23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