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节水农业助丰收

2023-07-26 17:25:44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7期

观察

如何做好节水农业大文章

对云南来说,通过研发节水农业技术、挖掘节水农业潜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现消减、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助力做特“绿色食品牌”和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做好节水农业大文章,可探索在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和中低产田改造两大领域发力。

春沐源公司智慧水肥一体滴灌设备

突出特色经作领域

元谋县是云南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之一。但因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季节性干旱频发,农业生产用水十分匮乏。为此,元谋县多年前就引进云南大禹节水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节水技术服务和果蔬等特色经作种植企业,开展高效节水示范生产。

针对元谋县西红柿、洋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水资源有限的实际,云南大禹节水有限公司研发出水肥一体化精准膜下滴灌、“刷卡节水”、大棚保水循环二次利用等节水技术,农户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适时进行精准节水浇灌,用水成本大大降低。

“如今,在云南特色经济作物生产中,不少地区和企业各显神通,积极开发和应用节水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避免季节性干旱对生产的影响。然而,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比例还不够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研究员刘友林认为,以“云花”“云药”“云果”“云菜”等为核心的十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云南特色经作生产面积大、涉农人口众多,是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民生大事。

随着云南做特“绿色食品牌”和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相关部署不断深入实施,加之云南特色经作生产面积不断增加,优势领域复种指数较高,远远超过生产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然而,从目前的生产实际看,受制于节水技术及设备成本较高、企业投入积极性不足和群众思想保守等因素,云南节水农业技术利用和推广发展缓慢,传统漫灌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就特色经济作物而言,节水农业示范推广目前还主要集中在花卉和中药材生产中的少数几个优势品种。从整体上看,依然有六成以上的生产基地“靠天吃饭”,或者采取大水漫灌等方式。比如,云南200万余亩花卉种植中,仅有一半左右的面积能实现节水生产;820万余亩“云茶”中,仅有150万余亩标准茶园实现节水生产。

由此可见,在云南特色经济作物发展中,推广节水生产技术的空间还非常大,也十分有必要。

提质中低产田改造

近几年,文山州、泸西县等地利用中低产田种植三七的不少农户,普遍采用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季节性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创新团队研发推广的“三七避雨技术”。这套技术将有机肥料混入灌溉用水设备中,再接入成本低廉的雾化微喷灌管道系统,对三七叶面进行喷雾,既实现避免雨水渗入三七根部造成烂根、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又大大节约生产用水、杜绝农残和农业面源污染,使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显著提高。

“节水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对云南来说,特色农业发展同样离不开节水生产。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粮食安全观指导下,中低产田改造势必会得到强化,节水生产更是重中之重。”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节水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启良研究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云南省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5%,且基本属于中低产田地,喀斯特地貌地表储水能力差,导致水资源更加匮乏。每当持续干旱时,一旦出现集中降雨,作物病害高发、频发问题十分突出,云南节水农业的短板就凸显出来。同时,通过多年建设,全省已累计改造和建成高标准农田34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因此,中低产田经过高标准改造后,建成配套灌排设施的高标准农田,将是保障生产的一大趋势。根据《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节水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已摆在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突出位置。

因此,在中低产田改造中,节水农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紧抓政策机遇,在中低产田改造中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精准灌溉技术,值得云南不断探索和推进。

本刊记者肖宇/文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节水农业丰收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