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内头条  >  正文

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组织工作综述

2023-07-27 08:55:44  来源:云南日报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十年拼搏奋进,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服务融入全省工作大局,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学思践悟 筑牢思想根基

举办读书班,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参观扎西会议纪念馆及会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开展读书班集中学习和现场教学,不断擦亮初心、锤炼党性,担当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历次集中教育中,各地各单位都以思想教育、凝心铸魂打头,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次的思想大洗礼、党性大锻炼、作风大转变。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高举思想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实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心内容,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首课、主课、必修课以及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全省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省级共举办主体班次1450期,培训33.8万人次;开展2轮“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累计7.6万期,培训729万人次;广泛运用微党课、故事党课、“双语”党课等方式开展“党课开讲啦”42万余次,让党的理论扎根边疆大地,让党的声音传遍村村寨寨。

把强化理论武装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全省上下广泛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涌现出“改革先锋”、“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民楷模”“群众心中的老县长”高德荣;将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中的“时代楷模”“农民院士”朱有勇;“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燃灯校长”张桂梅等身边榜样,如同明灯照亮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星空,引领大家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担当作为建新功。

强基固本 建强战斗堡垒

在边境县沧源班洪乡班洪村,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班洪村党总支积极带领边疆各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在昆明市主城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党委以“大党委”为轴心,整合撬动省市区直单位党组织资源合力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在窗口服务单位、建设一线、旅游景区、城市商圈,党旗是一面先锋旗帜,党员先锋岗更是代表了一份信任,党员经营户意味着一种诚信。

感受云南发展的脉动,处处可见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之势和基层党员拼搏奋斗之姿。十年久久为功抓基层、步步为营打基础,“云岭先锋”党建品牌在全国辨识度越来越高,云南基层党建焕发出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2016年起先后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2021年,接续启动实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紧扣建设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区、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两新党建样板区“一带四区”党建新版图,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云南基层党建工作创特色、出实效、上水平,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执政组织基础更加牢固。

织密建强组织体系。从出台12类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全省17.5万个党支部实现达标,到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遴选“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从实施组织体系织密建强行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攻坚行动、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难题,到明确12种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情形、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的组织和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全力以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从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到提升党建引领“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思想引领和文明生活五个组织化,各级组织部门一以贯之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优秀党员干部人才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集聚。探索实施了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乡村人才“归雁”工程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时代十年,全省5.81万名第一书记、24.44万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3.08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包帮扶8502个贫困村,75万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亲戚”,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凯歌。

稳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在农村,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健全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动制定村规民约,推广运用“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在城市,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以街道、社区党建联合体为轴心推动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新力量”计划、“书记领办”项目,画出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推动1.56万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和56.99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贴心为民服务。

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2017年实施以“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为主要内容的“五边行动”,2021年部署实施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个工程”,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深化“国门党建”“军警地”共建、“红旗飘飘”工程等载体,广泛开展“云岭先锋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高质量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出台强化边疆党建长廊若干措施,推动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不断巩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应对疫情大考,省市县抽调党员干部组成强边固防突击队,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格局,4500多名段长、10万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坚守在8000里边境线上,牢牢守住“不外传、零死亡、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践行着“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的铮铮誓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支部“强”、党员“优”、发展经济“能”、服务群众“实”,基层党建的新气象为云南发展带来新的澎湃动力。

选优配强 锻造过硬队伍

到重点工程、园区一线看,听基层干部群众说;白天跑现场、晚上大讨论,为干部立体“画像”……这是当下组工干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工作常态。

2022年,省委组织部制定实施《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组建了20余个调研组,深入全省164家单位、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开展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蹲点调研工作,确定1500余名干部进入优秀干部库,为选干部配班子提供了坚实支撑。

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动选人用人风气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不断向上向好、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提振。

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首关。出台《云南省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等制度文件,推动政治素质考察全面融入干部蹲点调研、专项调研、年度考核、任前考察、换届考察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完善省管干部沟通酝酿、推荐考察、公示公告、材料报送等机制,确保把政治坚定、敢于担当、为民服务、品行端正、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级举办“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生态文明、民族团结”等专题培训班943期、培训干部14.2万人次。先后实施“选派干部出省挂职五年行动计划”“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双百计划’”“百名选调生墩苗历练计划”,把想干事、有潜力的干部放到一线摔打磨炼,在实干实绩中培养锻炼。

坚持事业为上,注重实干实绩。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使用主动作为、埋头苦干、争先进位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强边固防、营商环境建设等一线干出实绩的干部。仅2019年,市县两级共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5640名,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41.95%。2022年,中央组织部反馈我省选人用人工作总体评价“好”的比例占96.4%,比2015年上升20个百分点。

坚持严管厚爱,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干部队伍管理监督全过程,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仅2017年至2021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提醒函询诫勉31102人次。制定并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容错纠错办法、澄清保护机制,完善和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干部的具体措施,以“能上能下”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公务员管理体制调整以来,公务员工作融入干部工作大局,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效能,深化分类改革促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注重源头培育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构编制部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精准高效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积极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全省老干部工作持之以恒强化政治引领、抓实服务管理、引导作用发挥、加强阵地建设,用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了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时代答卷,引导老同志充分发挥优势,在添彩助力中续写人生华章。

干部、公务员、机构编制工作协同联动,推动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新气象,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更高、动力更强、底气更足。

深化改革 构筑人才高地

今年5月24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云南省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首聘仪式,选聘110名人才到全省110家企业任科技副总、选聘58名人才到22所高校任产业导师,标志着推动人才服务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强省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聚焦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揽子”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政策频频出台,推动全省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素质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到为突出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云南省“兴滇惠才卡”实施细则》等,云南逐步形成了以《规划》为引领,以《意见》《办法》《措施》为支撑,以系列实施细则为补充的“1+3+N”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更趋完善。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从2014年出台省委1号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21年出台《关于扩大部分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在人才编制、岗位、薪酬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在人事管理、公开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下放权限,建立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强劲活力。

人才聚集步伐加快。2018年,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2022年,整合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每年遴选支持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2023年,实施博士招引三年行动,每年引进1000名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在省级政策的指引下,各州(市)也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春城计划、珠源英才、雨林英才、兴丽英才、兴边英才等人才计划。202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2012年的357.15万人增长到670.57万人,增幅近90%。2017年、2019年和2021年,连续3个增选年度入选两院院士7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人才聚集平台持续壮大。国家植物博物馆、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重大科学研究平台相继落地云南。省政府与省内外27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与省外知名院所校企合建了一批科研创新基地。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209名,促成人才智力合作项目421项、招商引资项目216项,与131个创新实体建立合作关系。

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实施“卓越企业家培养行动”,开展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选聘,赋予领军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智力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2022年,全省人才贡献率从2012年的16.89%增长到30.63%。

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实施“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州(市)建成人才公寓6500余套。推行“兴滇惠才卡”,“一卡”集成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税务服务等12个方面30余项服务事项;推出“知本贷”“科技易贷”等人才创新创业金融产品……全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时光的年轮,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奋进的征程,定格了笃行者的身影。

回眸十年云南组织工作,一组组鲜活数字、一个个生动故事、一串串坚实脚印,勾勒出一幅实干担当、拼搏奋进的云岭先锋画卷。

展望未来,全省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更好地履行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引才聚才的重要职责,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力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郎晶晶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