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档案  >  正文

诗为利刃奋斗不止

2021-01-04 17:13:24  来源:《云岭先锋》2020年第4期

诗为利刃奋斗不止

兰天明

柯仲平铜像

走进位于广南县莲城中心区的莲湖公园西畔的柯仲平纪念馆,正面的展厅门前,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7个狂草大字“狂飙诗人柯仲平”,以及柯仲平的夫人王琳所撰概括柯仲平一生的对联:“冲出莲城奔四海,刮起狂飙震九州。”

馆内陈列着关于柯仲平的许多文物,有毛泽东、周恩来为他签署的多份任命文件;有贺龙赠送的大衣;有他的著作手稿和各种不同版本的书,还有大量关于他文学和革命生涯的老照片……这些图片和实物资料,充分展示了柯仲平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 诗风犀利豪放 获“狂飙诗人”称号

柯仲平原名柯维翰,出生于广南县城,从学生时代起,柯仲平就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1920年,在省一中就读的柯仲平,与同校的杨青田等21人秘密成立“大同社”,成为云南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群众组织。在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柯仲平很快成长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身上革命的因子率先爆发,首次创作并发表了革命抒情诗《白马与宝剑》。

1924年柯仲平考入北平政法大学法律系,但他始终未中断新诗歌的创作,写出了第一部吹响革命号角的长篇抒情诗集《海夜歌声》。取得跨越式进步的背后,得益于独具慧眼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对他的关爱及指导。在鲁迅家里,柯仲平多次旁若无人地高声朗诵,鲁迅的母亲把他看作一个“怪人”。

就这样一路狂奔,柯仲平加入了创造社,又加入狂飙社,与那个时代中最狂放狂傲又最具才华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呼号、一起战斗。由于诗风犀利豪放,有人戏称其为“狂飙诗人”。于是,如此独特的雅号便不胫而走。

※ 激情创作 作品受肯定

1930年3月,柯仲平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在日本期间,写了30多篇关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文章,想让国人“知己知彼”,他还系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甚至还学会了开坦克。1937年11月柯仲平辗转抵达延安,迎来人生最大的转折。初到延安,柯仲平就结合自己以往的诗歌创作经验,致力于朗诵诗的创作、诵读和讨论,从而激发起延安地区的诗歌朗诵热潮。

1938年,柯仲平写出了长达2000行的长诗《边区自卫军》。毛泽东主席在一次晚会上听完了他的长诗,当即要去手稿。第二天看完后,即批“此诗很好,赶快发表。”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第4l、42两期破例连载了《边区自卫军》。1940年,重庆读书出版社出版了《边区自卫军》和他的叙事长诗《平汉工人破坏大队》。柯仲平的作品,正如他早年在西安文学讲座上讲的那样:“艺术是时代的、生命力的表现。伟大的艺术,必是抓住了时代的中心、时代的生命而创造出来的艺术。”

遵照毛泽东主席要把诗歌推向街头的指示,边区紧接着成立了“战歌社”,柯仲平任社长,后来还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柯仲平任团长和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主任。其间,柯仲平还创作出版长诗《毛主席的小英雄》《浪中人》等作品,同时还写了《劳工神圣》《无敌民兵》《十二把镰刀》等优秀剧目。这些优秀作品成为摧毁敌人心理防线的文艺战斗武器的“投枪”,深受革命区群众的喜爱。

1946年,柯仲平谱出《自卫战争进行曲》,这首歌唱遍了西北战场,激昂的歌声鼓舞了西北野战军的士气。自此,他的创作激情犹如延河涌流奔腾。不管在革命时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文学界领导人之一的柯仲平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南县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谭宗慧

相关热词搜索:利刃奋斗不止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