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拉巴厅村:变废为宝奔富路

2021-03-01 16:26:29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1期

拉巴厅村养牛场

在玉米、牛和姬松茸之间,如何实现绿色循环?云南省勐海县勐混镇勐混村委会拉巴厅村通过东西协作,将三种产业中各种废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打造出一条绿色产业链。昔日穷困潦倒的村民不仅因此全部脱贫,还迈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用玉米甘蔗“废料”养牛

“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在拉巴厅村,这句醒目的标语就写在道路旁的水泥墙上。而拉巴厅村的养牛产业,正是特色产业扶贫的突破口。

据勐混镇勐混村党总支书记岩温叫介绍,勐混镇百年前就以养牛业闻名,2018年通过沪滇合作在村中建起了养牛场和标准化屠宰场,两个项目均以出租的方式交由澜沧百诗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村集体每年可获得61.8万元租金。

标准化养牛场投入运营后,村民李张四发现了标准化养殖比传统养殖更有前景。在公司的技术指导和销售保障下,他养牛的水平得以提升。2019年以来,他共养牛17头,一年的养殖收入就增加2万多元。

“养牛的农户,每年每户可增收约2万元。”澜沧百诗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跃告诉记者,由于养牛场需要大量饲料,公司又与农户签订了草料保底价收购合同。2019年,该公司通过回收农户甘蔗梢、玉米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总共收购草料约2000吨,其中收购拉巴厅片区农户草料约300吨。

“以前,甘蔗梢、玉米秸秆等都被村民丢弃,尝到变废为宝的甜头后,村民们开始在闲置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玉米、甘蔗。村民仅靠卖牛草、玉米秸秆等,一户就能增收数千元。”李佳跃说。

用养牛“废料”种姬松茸

看似普通的养牛场,盘活了不止一个产业。养牛场建成后,吸引了上海御扬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桐溪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驻,他们看中养牛带来的“废料”。原来,利用牛粪、蔗渣和玉米芯加工的有机肥料,可以发展姬松茸新产业,形成“种草—养牛—种菇—肥料—种草”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开始,村民对能否发展好姬松茸有所担心。但有了公司的加盟,解决了技术和产品销售等关键问题,在村干部带领下,村里的姬松茸产业渐成气候。李文春就是村里首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一个菇棚成本约3万元,2019年只有7户人家种了8个棚,主要是党员干部。”李文春知道,只有赚到钱,这个项目才能吸引更多村民参与。为此,他精心管理,一年下来,一个菇棚就有五六万元收入。

看着真金白银的收入,村民们放心了,纷纷跟进。如今,与养牛场一墙之隔的姬松茸种植区,55个黑色塑料大棚里,一排排姬松茸正茁壮成长。

李文春算了一笔账,这条绿色循环产业链,让养牛户的每头牛增收3000元,种植姬松茸则每棚可以增收3万~6万元。

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款产品,是来自西双版纳的特产。”在离拉巴厅村不远的助农驿站里,两位志愿者面对镜头,通过直播熟练地向粉丝推荐刚从农户手中接过的姬松茸。

“2019年9月,我们来到这里,在此之前我们走了20多个省。”上海松江区百姓义工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研发一款健康产品,他们带着项目四处考察姬松茸种植基地。“我们的产品有上海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通过萃取提炼姬松茸的精华,研发食用菌复合粉固体饮料。姬松茸的产品附加值高,受到市场认可,同时能够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这也是百姓义工公益组织的初心之一。”吴晖说。

通过直播平台,拉巴厅村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往松江、北京等地。而吴晖正盘算着接下来在当地建一个加工厂,除了生产食用菌复合粉固体饮料,还可以加工味精,甚至食用菌饮品。

这种让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方式,触动了村里25岁的拉祜族小伙阿新。他一直有个心愿:想把村里的好产品带出大山,打造出“拉巴厅”品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当阿新得知百姓义工项目组可以帮助搭建销售平台后,他立刻提出了想要学习电商运营知识的请求。令他没想到的是,志愿者们不但帮他搭建好平台,还把产品设计也包了。

在项目组的帮助与支持下,截至2020年11月20日,线上商城“助农驿站”销售额达6.5万元。至此,由养牛场最先带动起来的当地产业链实现了“种草—养牛—种菇—肥料—种草”的绿色循环经济。

本刊记者 欧阳小抒/文

邹 鹏/图

责任编辑:谭宗慧

相关热词搜索:拉巴变废为宝奔富路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