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城关社区: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021-08-25 16:59:33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8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云南省华宁县宁州街道城关社区居民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出来。为破解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难题,社区党总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社区重新焕发活力。

失地后的增收新探索

在羊肚菌采收季节,记者走进华宁县董家山泉味鲜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一个个羊肚菌种植大棚整齐排列,连成一片。大棚内,羊肚菌鲜嫩肥厚,长势喜人。几名妇女正在采收羊肚菌,杨会芬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个,她是这个大棚的主人。

杨会芬是城关社区城关六组的居民,因为县城扩张,她家的田地被征收后,她成了失地农民。没了土地,一家人的生计一度陷入困境。

2017年,事情出现转机。城关社区自转变为城市社区以来,就一直在探索让失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那一年,社区将目光锁定在培育羊肚菌上。在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永辉看来,这个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种植周期短、效益高的食用菌,无疑是最适合城关社区的特色产业。“为使社区仅有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在充分考虑华宁气候环境资源的前提下,我们在发展产业方面作了很多调研,发现了食用菌在华宁县处于空白状态。”何永辉说。

得知社区要引种羊肚菌,杨会芬积极报名参加种植技术培训,加入到种植行列。现在,她家每年的羊肚菌收入至少有6万元。

初战告捷,为了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2019年10月,社区“两委”班子带头成立董家山泉味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

党员干部齐带动

虽然社区认为羊肚菌的市场前景不错,但前期的工作推进并不顺利。经社区“两委”班子研究决定,由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出资入股,扩大羊肚菌的种植规模。

“党员有责任冲锋在前,在乡村振兴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合作社股东、党员宋继祥介绍说,为让更多居民参与进来,社区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居民的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首批20余户农户申请入社。“我是残疾人,虽然下半身瘫痪,但是双手可以动,我同样可以靠种植羊肚菌脱贫。”居民魏德荣找到何永辉,表明了想种植羊肚菌的想法。

为提高种植技术,合作社不定期邀请专家授课,指导种植。同时,由合作社统一购买菌种和组织菌包装袋,以降低种植风险,提高产量、提升品质。羊肚菌收获后,合作社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确保农户收益稳定。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合作社先后引进鸡油菌、平菇、榆黄菇、香菇等食用菌品种,种植面积从10亩扩大到50亩。如今,社区每年以菌类为主的农产品产量在500吨以上,产值达420万余元,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目前,社区还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加强与省外客商对接,拓宽了食用菌的销路。

村干部的新打算

为给群众提供一个创业平台,在菌类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何永辉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打算创建一个集体验、生产、加工、休闲、娱乐和旅游于一体的乡土人才创业园。

“党组织给我家的传统手艺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太春食品作坊负责人宋承春说,以前他家制作的沙琪玛、麻花、沙糕等产品热销周边县市。然而,因管理不善,2006年,宋承春不得不忍痛关闭作坊,外出务工。

“我从18岁开始就在家庭作坊制作沙琪玛、麻花等食品,没想到家族产业会毁在我手上……好在何书记找到我,鼓励我回来重新开始。”宋承春说。

预估到老字号的良好发展前景,何永辉把宋承春找了回来,融入社区干部队伍,鼓励他再次创业。2009年,太春食品重新走向市场。“去年,我们还是手工包装,一天最多生产沙糕400公斤,如今用机器包装,一天能生产1吨。产品已销至广西。接下来,我们计划新建3条生产线,以便大幅提高产能。”宋承春深知家庭作坊难以获得长足发展,他计划未来进驻创业园后,着力打造品牌,将太春食品的产品销至全国各地。

“这儿就是太春食品将要进驻的传统食品加工区,旁边是华宁陶民间手造加工区……”何永辉向记者描绘着乡土人才创业园的美丽蓝图,创业园将推动华宁陶文化、传统食品、现代农业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将把创业园打造成一个田园观光旅游体验点,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与一、二产业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

本刊记者 欧阳小抒 王丹妮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