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先锋悦读】赤子之心永向党 奋勇斗争守国土

2021-11-15 11:39:43  来源:《云岭先锋》2021年第11期

1953年12月,班老地方头人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表达出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真实感情和坚定信念。回顾这段历史,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中提到“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交出临沧答卷,具有重要意义。

奋勇抵抗 誓死捍卫国土

1900年,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罔顾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此事受到佤族人民的坚决抵制。

1934年1月,英军侵占班洪、班老等佤族部落地区的银矿,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愤怒,佤族部落决定进行自卫反击。当地佤族群众及各族军民对英军的英勇抗击,史称“班洪事件”。“班洪事件”爆发后,阿佤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用生命和鲜血捍卫阿佤山,得到了全国声援。

就在抗英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国民党当局屈从英方“不要扩大事态”的要求,勒令支援班洪的“义勇军”全部撤离阿佤山,使滇缅未定界悬案更加复杂化。

为维护祖国利益,以班洪王为首的各部落爱国首领自发组成“阿佤十七王民族自决会”,阿佤十七王共同发布敬告祖国同胞书,声明阿佤山区“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世传弗替”。面对外来野心侵略,“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渝”。

1941年6月18日,英国同国民党政府用外交换文的方式,制造了“1941年线”,将班老、班洪划归当时的英属殖民地缅甸,引起了当地佤族人民的愤怒。

一心向党 坚定不移跟党走

阿佤人民坚定不移心向毛主席、心向共产党,从未承认“1941年线”,从未放弃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努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3年12月,班老地方头人给毛主席写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边疆人民对党中央、毛主席的信任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佤族头人的诉求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1954年6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给班老王、绍兴王、摩邦王、碗莫王回了信。在此期间,云南省委和缅宁地委成立工作组,深入班洪、班老地区开展解释教育工作,安抚群众情绪,与佤族头人真诚交流。告知毛主席时刻关怀着佤族人民,并对佤族群众在历史上反英侵略、维护祖国主权的行为予以表扬,使佤族群众安定了情绪,更加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

1954年12月,《中缅两国总理会谈公报》发布:“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问题,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经过6年的努力和谈判,1960年10月1日,周恩来总理与缅甸联邦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明确班洪、班老划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 强边固防守初心

班洪、班老回归当日,中缅边民2200余人在沧源县勐董镇举行国庆节联欢。此后,佤族头人、群众更加相信共产党,紧跟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阿佤人民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用实际行动回应党中央的嘱托和期望。

多年来,阿佤人民以“视死如归,镇守边关”的决心和态度,坚守和奋战在29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群策群力筑牢强边固防“铜墙铁壁”,阿佤山发生了深刻变化。

追忆历史,展望未来,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今天,阿佤山10位老支书代表边疆各族群众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边疆各族群众“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精神早已融入血脉和灵魂中。

李正美(中共临沧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