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印记  >  正文

长征过鹤庆 军民一家亲

2021-12-29 16:35:10  来源:2021年第12期《金色时光》

1936年4月,由贺龙、任弼时、萧克等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途经云南,前往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4月23日,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鹤庆县城,在此休整并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在丽江石鼓镇抢渡金沙江的战略。

红军在鹤庆期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惩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分钱分粮、访贫问苦,得到鹤庆各族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争当向导、送茶送水、医治伤员,书写了与红军鱼水情深的佳话。

杨重金讲述红军长征过鹤庆的历史

有志青年踏上长征路

步入鹤庆县城西山脚下,一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映入眼帘。“这座纪念碑碑体高19.36米,基座高4.23米,寓意1936年4月23日红军占领鹤庆县城。”鹤庆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杨重金介绍说,纪念碑正后方是一面长30余米的浮雕石刻,镌刻着红军长征过鹤庆时留下的感人瞬间。

早在红军抵达鹤庆前,国民党地方武装就大搞鸣锣传话,称“共匪窜鹤,所有民众一律不准招待,违者严加惩办”。但鹤庆早年间就建立起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向民众大力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政策。因此,当红军来到鹤庆县城时,不少群众自发前去迎接。“沿途群众不仅设立茶水站、煮稀饭、摆香案,还有白族村民组织乐队演奏洞经古乐,以当地少数民族的最高礼节欢迎红军。”杨重金说。

红军在鹤庆期间,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仅拿出稀缺物资救助穷苦人家,还四处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唱革命歌曲、召开群众大会,让当地群众意识到“红军才是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因忙于部署抢渡金沙江的计划,红军并未在鹤庆“扩红”,但深受红军所作所为的感染,当地27名青年主动加入红军队伍,其中就包括21岁的白族青年田麟勋。“我要跟着这些当兵的去,他们不像那些土匪,他们是真心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田麟勋告别家乡,跟随红军大部队北上,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之路。1984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田麟勋重返故土,为当地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几个大字。

农家女两救红军

距离县城83公里的黄坪镇是鹤庆县的南大门,也是红军从宾川进入鹤庆的第一站,以卖草鞋为生的农妇龚银凤就生活在这里。1936年4月21日,龚银凤听闻红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尽管土豪劣绅此前对红军的虚假宣传让龚银凤充满疑惧,但迫于生计,她还是照常沿街售卖草鞋。中午时分,红军来了。战士们虽略显疲惫,但对百姓嘘寒问暖,态度和蔼可亲。看到龚银凤,战士们围了上来,拿一双草鞋,给一个铜板,一边夸她编的草鞋好,一边连声道谢。不一会儿,一箩筐草鞋就卖完了,龚银凤一数,当天赚的钱是平时的好几倍。次日,一名红军战士得知龚银凤家庭困难的情况后,还送给她一条毯子和几块银元。

4月24日下午,龚银凤在家打草鞋,红军大部队已赶往鹤庆县城。突然,4个财主的家丁推着一名五花大绑的红军战士闯进龚银凤家,他们剥光红军战士的衣服,用鞭子抽打拷问。不久后,家丁们把红军战士绑在龚银凤家门前的柳树上,就去吃饭喝酒。看准时机,龚银凤割断绳子解救红军战士,并给他包了一袋饭,让他先躲到附近山洞里,等天黑再朝西北方向赶往鹤庆县城。家丁们酒足饭饱,打算继续拷问红军战士,却发现他不见了,便气急败坏地对龚银凤吼道:“红军是不是你放走的?不说实话宰了你!”龚银凤镇定地回答:“你们把人交给我了吗?人不在了怎么来赖我?”几个人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这天晚上,龚银凤一直惦记着红军战士的安危,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次日一早,龚银凤佯装上山割草,借机寻找红军战士的下落。在山脚下,她听到了异样的声音,发现泥潭里有6个人被绑在一起,嘴里还塞着毛巾。龚银凤环视四周,没有发现监视的人,就小心翼翼地掏出他们口中的毛巾,这几个人告诉她:“我们是红军,因掉队被人抢去了东西,又把我们捆在这里。”一听是红军,龚银凤便割断绳子,告知他们红军大部队去鹤庆的路,还把带来的干粮送给了他们。几名红军战士流着热泪对她说:“谢谢大嫂,我们永远忘不了你对红军的一片恩情。”

“红军灯”照亮前路

从鹤庆县城到丽江石鼓渡口,如果抄近路,需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对不熟悉地形的红军来说,鹤庆县34名群众向导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在这些向导中,有一位名叫寸秀山的年轻人。

寸秀山家住鹤庆县云鹤镇,1936年4月23日,他怀着对红军的好奇来到县城。在县城的街道上,一名红军战士微笑着向寸秀山招手,热情地说:“老乡,我们有事请你帮个忙,行吗?”寸秀山二话没说就跟着红军来到指挥部,一名首长亲切地和他握手、交谈,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并向他打听从鹤庆到石鼓的路。寸秀山一一作答后,自告奋勇做红军的向导。半夜,部队出发了,寸秀山提着一盏四方灯走在队伍最前端,带领红军翻山越岭,于次日傍晚到达丽江石鼓。红军首长紧紧握住寸秀山的手说:“谢谢你,回去吧。你家中有老有小,需要你照顾。”说着,首长把一件棉大衣披在寸秀山身上,并指着他手里的四方灯说:“这盏灯就送给你做纪念吧!”

为妥善保存红军送的珍贵礼物,寸秀山把棉大衣和四方灯用土缸装好,埋到屋后的菜园里。漫长岁月中,“红军灯”为寸秀山和当地苦难群众照亮了前进的路。直到全国解放,寸秀山才把棉大衣和四方灯取出。寸秀山说:“‘红军灯’是历史的见证,我一定保护好它,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如今,这盏灯被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图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长征鹤庆军民一家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