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落实新发展理念 强化高质量发展 促进云南体育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2-01-18 17:07:28  来源:云岭先锋网

落实新发展理念  强化高质量发展

促进云南体育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需要的产品,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品,成为了一种前景可观的朝阳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近年来,云南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不大,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缺乏,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围绕云南体育产业发展这一主题,我深入开展调研,总结体育产业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不足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下一步我省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体育产业的兴起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门类,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既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门类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各大行业总产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到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1.9万亿元增长至2.95万亿元,增加值从6474.8亿元增长至1.12万亿元,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产业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产业政策逐步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体育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产业治理能力日益增强。

(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用品制造、彩票销售等业态为主要支撑,以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产业体系。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云南省体育产业智库等产业平台初步建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日趋优化。

(三)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竞赛表演产业迅速发展,培育形成了以上合昆明马拉松、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国际红土网球公开赛、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龙舟赛、国际足球公开赛、怒江野水皮划艇世界杯赛7大赛事为重点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品牌赛事,赛事国际影响力、区域吸引力、周边辐射力不断扩展。健身休闲产业稳步发展,新平磨盘山国际户外运动公园、云南澄江抚仙湖景区、梅里雪山“卡瓦格博”朝圣徒步线路、普达措尼汝徒步线路、中缅瑞丽—木姐跨国马拉松、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中国远征军之路、怒江大峡谷漂流等项目备受好评。云南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6年的43.81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132.41亿元,增加值从20.47亿元增长到72.0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2.15%,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

(四)示范效应日渐显现。腾冲市、曲靖市麒麟区被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安宁温泉半岛红土网球休闲项目、紫溪户外—摩尔农庄体育活动营地被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昆明市列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推进了玉溪市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通海县入选体育产业联系点发展典型案例;昆明唐球创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

三、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我省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虽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知名度,但在基础设施、规模结构、专业人才及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我省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与全省体育产业发展较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体育场馆数量偏少、规模类型偏小,场馆承接大型体育赛事能力偏弱等问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老旧场馆维护升级困难等普遍性问题,基础设施发展不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发展。

2.产业带动效应偏低。缺乏精品赛事引领,区域和项目的优势与特色尚未充分挖掘,尚未形成鲜明特色的内容,传统文化品牌吸引力有限,新兴品牌创造力不足,品牌效应并未充分显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产业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带动效应偏低。

3.市场主体基础薄弱。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普遍存在少、散、小、弱的现状,且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尤其在遭受疫情影响后,部分企业发展被迫陷入停滞,体育消费发展缓慢。

4.专业人才相对紧缺。会管理、懂经济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不足,从事体育产业专业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缺口。缺乏专业的体育产业策划、运营、咨询规划企业,导致体育产业的潜力未能充分挖掘。

(二)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健康云南、体育强省战略的深化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业态结构融合升级将为体育供需两侧提质扩容提供重要机会。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健康云南和高原特色体育强省为发展机遇,我省体育产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体育赛事举办是重要契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举办上合昆明马拉松、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国际红土网球公开赛、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龙舟赛、国际足球公开赛、怒江野水皮划艇世界杯赛等体育赛事。举办赛事对加快国际化进程、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场馆设施和功能、推动赛事经济集聚发展、培养全民健身意识、培育体育市场等方面带来重要的机遇,也必将为云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是重要动力。数字技术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带动体育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生产效益。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新技术,推动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视频化、运动社交情境化,推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与创新,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三是群众消费需求是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消费向着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群众可支配经济收入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健身意识的提高,与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体育需求、健康需求、旅游需求加速释放,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四、加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调研收集的有关数据资料,针对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省体育产业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构建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筑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为引领,体育场馆、体育培训、用品制造、用品销售、体育彩票等为主要支撑,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为重要补充的体育产业体系。二是优化发展布局。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培育集群”的思路,打造滇中核心体育产业圈,培育滇西南沿边跨境体育产业带、大滇西体育旅游发展带、滇东北山地户外运动带三条体育产业带。

(二)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培育骨干企业。积极促进体育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培育一批规模以上体育企业,引领提升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加大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推介力度,吸引国内外优质体育企业在云南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性运营中心。二是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体育中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带动增强体育中小微企业竞争力。三是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市场化发展,鼓励参与竞赛组织、技能培训、健身指导、产业规划和标准制定,激发体育社会组织自身活力和创造力。

(三)推进产业融合

一是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紧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契机,以“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为实现路径,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扩大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推进“体育+医疗+康养”融合发展。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加强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建立运动处方库,建设体医融合中心,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三是推进“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体育”建设,实施体育设施智慧化工程,升级云南省体育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研发电子竞技游戏、运动健身APP、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

(四)促进体育消费

一是打造消费新热点。鼓励各州、市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支持昆明市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工作,以先行先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以示范试点带动全省体育消费规模增长。二是打造消费综合体。鼓励各地加强传统运动空间向体育消费空间转换,推动现有商业综合体、闲置厂房、旅游景区、户外营地等转型升级,推进体育公园、体育服务综合体等体育消费新载体建设。三是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办赛模式,支持研发体育健身APP和开发线上体育产品,打造体育服务在线对接、运动体验即时分享、体育社交互联互通等云上新体验。

(五)加大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把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做优体育设施规划设计。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保障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及其维修、管理的必要资金,尽快补齐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短板。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发挥社会力量,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六)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加大对体育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对体育企业在要素保障、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行业自律、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

(七)强化人才培养

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流动、激励保障机制,构建高水平体育产业人才队伍。鼓励高校、职业院校设置体育产业有关专业,重点培养体育赛事策划、场馆运营、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体育经纪等技能型、专业化人才。建设体育产业智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彭耀民(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