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人物  >  正文

付义:吾心光明 良医大爱

2022-03-14 17:32:30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3期

有这样一位中医,他手机里存着几百张患者的舌苔照片,经常在微信群里与患者互动,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及时调整方案或给予建议。他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大疑难复杂肺系疫病,年门诊量达4000余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忘我工作,用精湛的医术践行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就是昆明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付义。2021年,他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最美“逆行者”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作为云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2020年1月19日,付义临危受命,按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安排,到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会诊全省首例确诊病例。“新发传染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中医需‘望闻问切’,且整个专家组只有我一个中医,所以我提出要进病房去看看,不问清楚、不看舌象、不把脉就不好诊断。”付义穿上三级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两层胶皮手套进入负压隔离病房,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病人逐渐增多,先后两次进入负压隔离病房的付义建议对轻症患者施行协定处方,对重型、危重型患者施行个性化“辨证论治”。由于当时防疫物资很匮乏,三级防护服穿脱需1个小时,戴着护目镜和面屏会产生水汽,看患者舌头也很模糊,两层胶皮手套把脉很难……针对这些难题,付义总结出一套利用微信为患者问诊的方式。通过视频看舌象、截屏留存资料,可以有效节约防护资源。这些理念被昆明市中医医院12名队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广泛运用于湖北省赤壁市200余名患者的救治以及现阶段云南瑞丽、镇康患者的救治,均取得了理想效果。

作为云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双组长之一)、全省新冠肺炎巡回医疗暨督导专家组成员,付义于2020年1月31日到2月4日分别到昭通、曲靖督查并进行中医药救治的指导工作,会诊全省确诊病例53人次,向省卫健委提出了中西医协同协作的具体建议及措施,并参与制定了《云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一、二、三版)。

同时,作为昆明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他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中医药防治工作。在昆明市定点收治医院,73岁的确诊患者杨某病情危重,上了呼吸机后,治疗效果一度并不理想。付义带领团队会诊,并指导制定个性化中医药方案,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该患者3天后转危为安。截至目前,昆明市定点医院收治的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中西医协同治疗取得了重症转化率0%、死亡率0%、治愈率100%的理想效果。因成绩突出,付义被评为“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患者“贴心人”

“我很珍惜每次门诊的机会。”付义身兼昆明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他说:“我最大的成就来源于治愈患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吾心光明,知行合一”的人生信条。

付义的手机上有个两三百人的微信大群,方便患者及时了解就诊信息,患者有问题都可以在“付医生病友群”里咨询、沟通。

70多岁的王女士患有多种慢性病,2020年春节前又得了肺炎,春节后出现心衰,3月10日做了心脏手术,4月16日肺栓塞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各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很是痛苦。4月28日,备受病痛折磨的王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付义。“医生,我们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您的号已挂完,能否给我们加个号?”王女士的女儿怯生生地问。付义看了看身穿厚羽绒服坐着轮椅、抱着氧气袋的王女士,爽快地答应了,还耐心细致地了解病情并将其加入微信群。服药期间,付义在微信群里不时询问王女士病情,根据她的睡眠、饮食等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吃了5付药后感觉就不一样了,现在已不用轮椅,生活完全能自理,基本恢复了正常。”王女士感激地说。王女士的女儿在微信群里感言:“半年来,看着妈妈一天天好转,我内心充满喜悦和感激。除了过硬的专业水平,付医生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态度,每次都耐心倾听病人反馈,态度谦和,安抚病人焦虑情绪,理解病人痛苦。他的温厚给了病人极大的安慰,作为家属也心怀感恩。”

作为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省“万人计划”名医,付义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大疑难复杂肺系疾病。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因工作繁忙,每周他只有两次半天门诊,诊号常提前一周就预约完,但他总会把5个网约号名额专门留给不会网络挂号的老人。不忍外地患者失望而返,所以付义每次坐诊还会再加20多个号,从早上忙到中午一两点,年门诊量达4000余人次。有住院部的患者来求诊,付义会耐心告知“请先回去,别等着了。我一定到病房去看您。”下班后,他还经常去病房会诊疑难危重病人。

值得付义欣慰的是:“让患者解除病痛,得到患者认可与信任,我觉得特有成就感。”

学科“带头人”

付义祖籍山东,师从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教授,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作为昆明市引进人才,他扎根云南16载,致力于挖掘云南药物资源优势,解决区域性重大肺系疾病问题,聚焦低压缺氧肺损伤、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开展循序渐进的科学研究。近5年来,付义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医疗机构制剂批件1项。研究运用云南民族特色药物,在肺血管新生药效和机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成为云南中医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20年入选国家首届“青年岐黄学者”。

优异成绩背后,是付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耕耘学术的努力。因为行政、临床工作已经占满白天的工作时间,付义把钻研学术安排在夜晚。1975年出生的他,近年来添了些许白发。他自嘲说:“真的很矛盾,作为医生我劝别人不要熬夜,但自个儿多年来已习惯当‘夜猫子’,因为夜深人静时思路清晰,好出活儿。”

2010年,付义担任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当时科室基础薄弱。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2012年,该科室就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也是当时全院最高培养层次的专科。经过10年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付义,带领科室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云南省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云南省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肺病)建设单位;团队成为昆明市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肺病科技创新团队。2018年,付义牵头成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2019年,牵头成立云南省中医肺病专科联盟。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月16日,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项目认定,成为云南省内首家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级达标的中医医院。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同领域引领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本刊记者 高佛雁  昆明市中医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光明良医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