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好文章需要过三关

2022-03-14 17:49:58  来源:云岭先锋网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夜吟》中用“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来感叹写一首好诗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磨炼。其实,写一篇好文章和写一首好诗一样,都需要不断经历积累、思考、交流三个阶段,才能妙手作出好文章。

注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网上曾有个段子形容写文章:“下笔前认为自己能改写世界,下笔后才发现自己生不如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缺少积累。写文章对作者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要求较高,相比单纯的文字编辑要棘手得多。因此,要“多读”。读政策理论、读新闻热点、读优秀文章……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充实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容量,让知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从而形成扎实的“金字塔基”。当然,只有读书的“输入”,没有写作的“输出”,知识就容易变成“茶壶里饺子”——倒不出来。所以还要“多写”,随身带上纸和笔,写下突如其来的、零散细碎的想法和灵感,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思考力;鼓励自己尝试动笔,克服自己不敢写的心理障碍和懒得写的惰性,从写朋友圈里细碎的语言表达开始,在写作中梳理记忆过的、碎片化的知识,逐步向写结构完整的长文章进发。

注重思考,“熟虑才能行稳”。写文章的目的,是在于通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核心思想和深刻道理,从而引起社会共鸣,有着一定的导向性,这就要求写文章时要经过深思熟虑,确保文章全面、准确。在读书、看新闻、听播报、和别人交流,甚至是刷手机时看到的话题要“思考是否全面”,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身份去分析,逼着自己去关注问题的多个方面,把现象下的本质想透彻,整理成有序的、符合逻辑的成熟想法,文章才不会“假大空”。在稿件校对时则要摈弃“想当然”“差不多”的惰性思维,“思考是否准确”。思考文字表述是否妥当、逻辑结构是否清晰、对党政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政策文件精神的解读是否正确。对于从网络上借鉴的信息,要通过查看数据来源辨别真伪,对结论和佐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反复求证中培养“质疑”精神,文章才经得住推敲。

注重交流,“取长才能补短”。牛顿曾说“如果我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掏空”的过程,如果总是一个人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就会出现思维僵化,内容套路化、模板化,只能写出平淡无奇的“大路货”。因此,要注重交流。“多借鉴别人怎么写”,针对不同话题,看优秀的作者是如何选角度、起标题、立结构、找论证,从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让别人的“智慧苹果”不断地砸出自己的思维火花。要“多和别人讨论怎么写”。经常在微博、朋友圈“晒”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和观点,让广大网友留言评论;邀请优秀的作者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在不断打磨,不断优化中才能逐渐形成文字上通俗易懂、发人深省,形式上行云流水、收放自如的好文章。

徐莹(共青团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员会)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文章需要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