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乡村振兴】小太平村:石头山蝶变美丽家园

2022-03-29 15:13:28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3期

近年来,云南省弥勒市弥阳街道小太平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为发展方向,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通过生态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荒芜之地迎转机

走进位于小太平村旁的太平湖森林小镇,蓝天白云之下,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湛蓝色的湖面戏水,来自各地的游客不停按下相机快门,定格这美丽瞬间。

然而,有谁想到,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

村民在太平湖森林小镇劳作  

小太平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村里90%以上的土地为山地,由于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产出率低,致使部分耕地被撂荒或废弃,给当地群众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小太平村村民杨绍云说:“过去地里石头特别多,耕种极不方便,烤烟、玉米只能东一株西一株地种,一年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温饱和供孩子读书。”

面对发展困境,小太平村积极探索。2016年,为开展生态修复,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弥勒市政府引进云南吉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吉成”),做好治土、改水、截污、植树、造林等文章,因地制宜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共建共享的思路,在云南吉成的主导下,小太平村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全村共流转上千亩山地用于支持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

生态治理出成效

太平湖森林小镇副总经理薛高介绍说,当地村民将山地以每年每亩800元至1500元的价格流转给小镇建设,获取流转费。同时,小镇又通过吸纳周边村寨村民就业,让他们有了务工收入。

通过这样的共建共享模式,经过4年多生态治理,云南吉成累计种植各类乡土特色花卉苗木506万株,建成苗木产业基地和特色花卉基地3800余亩,形成“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梯度发展的立体综合生态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出一个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

“在太平湖的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我们探索出由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复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云南吉成监事会主席陈泊名介绍说,这套体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山顶、山脚风景各异的太平湖特色景区,在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态效益。

太平湖森林小镇建成后,给小太平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党支部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太平湖森林小镇的补充景点。2021年3月,总投资约1.05 亿元的项目启动,现已完成一期投资2980万元。现在的小太平村,满目青翠、清泉潺潺,十步一景,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村。

 生态宜居喜增收

随着太平湖森林小镇项目完工,昔日贫瘠的石头山,如今变成千亩花海。2021年国庆期间,小镇数万株颜色各异的鲜花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观景人数超过3.2万人次。据统计,小镇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

小太平村村民柳艳波说:“以前,我家的山地都用来种玉米,几亩地的收成仅够喂养几十只鸡。自从我将山地流转给太平湖森林小镇后,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就有2万多元。同时,小镇又招聘我到景区管树浇花,每年有近4万元的工资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61岁的杨绍云是一名木匠,早年以务农和做木工为生。将家里的山地流转给太平湖森林小镇建设后,2021年,杨绍云又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吃店,一年收入达3万多元。

憶栖园客栈位于小太平村入口处,老板柳向军是村里第一个经营民宿和特色餐饮的党员干部。从2021年2月开始营业以来,民宿每月接待60余人次,农家乐每月收入1.5万元。

“目前,太平湖森林小镇共提供就业岗位349个,其中有106名小太平村村民在务工,人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薛高介绍说,同时,项目建设带动村民盘活自有土地或房屋资产,通过参与苗木种植、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村民每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通讯员 赵树龙/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