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乡村振兴】来冷村:特色产业壮大田园综合体

2022-04-28 16:48:45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4期

来冷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来冷村民小组是云南省双江县勐勐镇大荒田村的一个傣族村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来冷村民小组试种火龙果获得成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成功探索出一条依靠田园综合体实现增收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过去,来冷村民小组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等传统作物。由于人均土地少,村民致富无门。“来冷村民小组人均土地仅有1.1亩,村民虽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但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大荒田村委会主任范世军说。

面对发展困境,村“两委”班子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他们明白,要改变村民的贫困现状,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我们请教相关专家和农业企业负责人后,决定带领群众发展以火龙果、芒果为主的水果产业。”范世军说。为此,2013年,村“两委”专门组织村民代表到勐库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对于村民来说,种植火龙果、芒果等水果还是新事物。因此,在推广种植过程中,不少村民都有抵触情绪。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两委”动员部分人带头试种,范冬冬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范冬冬试种了6亩火龙果。在她的精心管护下,努力很快有了回报。截至目前,范冬冬种植火龙果20余亩。近几年来,她家的火龙果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看到范冬冬种植火龙果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原先持怀疑态度的村民纷纷加入种植行列。

为了抱团发展,2014年,大荒田村专门成立高原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产品认证、统一订单销售的方式,带领群众发展火龙果产业。目前,全组共建成火龙果种植基地1200余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并创建了‘来冷红’火龙果品牌。”高原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秦达兴介绍说。

邀请能人回村带动发展

走进位于来冷村民小组的双江帕萨傣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火龙果干、火龙果酒等。

“这套设备刚引进来,是专门用于生产火龙果干的,我们还有一套酿造火龙果酒的设备。”该公司董事长俸玉玲介绍说,“卖相好的果子,公司直接包装销售,而次果、尾果则加工成火龙果干、火龙果酱、火龙果酒、火龙果冰粉等进行销售。”

俸玉玲是土生土长的来冷村人,早年曾外出务工,后来又从事旅游、民族服饰加工等行业,事业做得顺风顺水。2018年,在村“两委”的邀请下,俸玉玲回到村里注册成立了公司。

目前,公司业务涉及农产品和民族服饰、工艺品加工销售以及民宿、餐饮等。此外,她还帮助村民代销牛干巴、农特产品以及民族工艺品,销售额最多时一天近万元。

“以前,卖相差的果子几乎都丢弃了,一定程度上给种植户造成损失。村里引进企业后,之前卖不出去的次果、尾果,经过加工都能卖上好价钱。”范世军表示。

打造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为发展乡村旅游,来冷村民小组充分发挥城郊接合部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运输销售便利等地域优势,实现卫生户厕全覆盖,垃圾污水处理与城市接轨。并以此为契机,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活动广场、村庄公园等旅游设施。

同时,不断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着力打造千亩绿色瓜果采摘体验园、百亩生态休闲垂钓园、特色小吃品味园、民族工艺展销园、亲子休闲游乐园。在各项措施助力下,游客进园摘果,体验农耕文化,日均接待游客达400人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目前,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初具雏形。

作为来冷村民小组的党建指导员、乡村旅游推介员,袁忠良的工作除了党建,还负责向游客推介村里的农特产品。

游客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但他更加开心。“发展乡村旅游之后,村里越来越干净了,来村里的游客也更多了。以前我们司空见惯的农产品变成了俏销品,随着村民收入增加,村子的凝聚力也更强了。”袁忠良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双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