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策划  >  正文

创建示范村 合力强边关

2022-05-17 17:43:32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5期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全面动员边疆地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为引领,在边境一线筑起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

沧源县班老乡帕浪村芒黑自然村。临沧市委组织部供图

最近,省委、省政府遴选出60个2021年度“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

在这些“强边固防示范村”,最亮丽的颜色是党旗的鲜红,最坚定的身姿是共产党员。在长长的边境线上,一个个边境村成为守护边境稳定、筑牢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的第一岗;一个个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美丽家园,激荡着“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的铮铮誓言。

典型引路 强边固防

——云南省开展“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纪实

云南省边境线长,强边固防、生产发展叠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边境一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边境老支书回信精神为指引,云南省委强力推动,边境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边境一线筑起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2021年,云南省在390个抵边村(社区)中开展了“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工作,遴选出60个2021年度“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树起了强边固防先进典型,在边境一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鼓舞士气  共同创建

按照省委关于强边固防和边境疫情防控工作有关部署,从2021年起,云南省在390个抵边村(社区)开展“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工作。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制、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国门党建”“军警地”共建和“红旗飘飘”工程,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加强边境地区党员群众国防、边防教育,构筑强边固防钢铁长城……云南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抓好“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

“这次被遴选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普洱市澜沧县糯福乡坝卡乃村党总支书记李波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守护好边疆稳定和安宁。”

坝卡乃村是这次遴选的60个“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之一。近年来,坝卡乃村党总支不断压实边境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责任,细化防控措施,精准有力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在强边固防中书写了边疆党员群众携手守牢边境一线的感人篇章。

“我们以边境线段长制为依托,全村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的47名党员主动担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边境管控工作。”李波告诉记者,在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的同时,坝卡乃村党总支还组织所有村民以户为单位签订《边境疫情防控承诺书》,切实增强群众的国门意识,不为非法出入境人员引路或提供车辆等偷渡便利条件。

“以此为契机,我们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战斗堡垒筑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春表示,入选“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对他们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

对照标准  严格遴选

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需要哪些条件?记者从云南省委组织部了解到,2021年9月,根据省委决定,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边防办6部门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明确5条正向标准和5条负面清单。

首先要看“两个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比如,明确要求村(社区)党组织均完成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村(居)民小组均单独或联合成立了党支部,消除了‘党员空白村(居)民小组’,以党员为骨干组建了突击队、护村队、边境巡逻队等联防队伍,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要看组织发动群众做得实不实、执行防控和管理措施有没有力度等。”其中,最“硬”的就是对包括“年内未发生偷渡、走私等跨境违法犯罪问题的抵边村(社区)”等内容在内的“5条负面清单”“一票否决”的做法。

“这次遴选‘强边固防示范村’各个环节都非常严格,尤其是‘5条负面清单’违反一条都不行。”普洱市委组织部驻江城县康平镇界碑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赵屹表示,“严格”是这次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给他的第一感受。

界碑村地处江城县西南边陲,紧邻中老边境勐康口岸,属昭通市大关县跨州市易地移民安置村。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抓组织强堡垒、抓责任强落实、抓网格强管理、抓管控强治理”,筑牢边境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我们认真对照‘基层组织建设到位、党员作用发挥到位、边境线段长履职到位、网格管理落实到位、防控措施执行到位’的5条标准,排除5条负面清单,逐级上报。”赵屹表示,经过乡镇自查申报、县级实地审核、州市联审复核的层层程序,最终界碑村成为江城县唯一一个入选“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的边境村寨。

据悉,各地按照创建程序,经乡镇自查申报、县级实地审核、州(市)联审复核和省级部门两轮集中联审。最终从全省390个抵边村(社区)中,遴选产生了60个“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

比学赶超  氛围浓厚

“遴选‘强边固防示范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各抵边村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强边固防中勇当先锋。”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强边固防、边境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云南省通过树典型、创先进等方式,旗帜鲜明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守边固边稳边兴边中发挥作用,构筑坚不可摧的边境防线,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龙陵县木城乡木城社区党员干部齐上阵改造人居环境。龙陵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怒江州独龙江畔,丹珠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正忙碌着。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民一边抓生产一边抓疫情防控,生产和边境巡逻“两不误”。

贡山县茨开镇丹珠村与缅甸联邦葡萄县接壤,边境线长23.5公里,拥有贡山县唯一入缅通道35号界桩通道。全村共辖有7个村民小组,集边境、民族、山区于一体。

“曾经,丹珠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分散居住在半山腰,住的都是茅草房、千脚落地房、篱笆房。”丹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秀芳告诉记者,现在,宽敞的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坚固漂亮的房子家家有,草果产业成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丹珠村严格落实“段长制”、全面落实强边固防“五户、十户”网格联防模式,组建“强边固防巡逻队”、细化“责任制”,实现国门到村寨、边境到家门的闭环管理,有效提升服务边民和边境管控水平,构筑全民参与的铜墙铁壁。

丹珠村成功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的生动实践,吸引了附近不少村子前来学习。“这次遴选‘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对象,我们村没有入选,但是我们不气馁。”一名曾经带着村民代表到丹珠村学习的抵边村党总支书记表示,“我们会对标先进,对照省委组织部出台的创建内容,找差距补短板,带领村民守好祖国的边境。”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促民族团结,筑牢边境疫情防线,实现党建好、管理严、人心齐的治理目标。不久前,麻黑村也成功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

“‘示范村’创建标准,每一条都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麻黑村一名村干部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不宜接待规模大的考察学习团,可是我们已经接到很多想来学习‘取经’的咨询电话。”

$[page]$

建强基层组织 提升治理水平

云南以“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为目标导向,在基层党建上持续发力,建强边境一线战斗堡垒。通过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了边境村治理能力。 

夯实一线组织基础

近年来,云南不断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采取率先建强抵边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再逐步向其他村(居)民小组拓展延伸的方式,不断织密筑牢党在边境地区的基层组织体系,而“强边固防示范村”就是这一路径的践行者。

夕阳西下,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炊烟腾起,居住在小别墅里的拉祜族群众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餐。家家屋顶的党旗和国旗迎风飘扬,与周边的层峦青山和云山雾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景。

而过去的拉祜寨却不是这样。地处中越边境,世居拉祜族,这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落,村民因为保留着原始生活习惯,大都风餐露宿于山野之间,村民小组的党组织更是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一定要改变现状,带领村民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曾任大头村党支部书记的朱福忠在拉祜寨有着较好的工作基础,在他的协调帮助下,工作队员首先进山与拉祜族群众拉家常,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请他们搬入新居。第二步,绿春县成立了一支由公安、医护、农科等30余人组成的工作队进驻拉祜寨,帮助他们改变落后的生活面貌。“工作队成立了驻村临时党支部,还帮助拉祜寨成立村党支部,指导拉祜寨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务公开、联系群众等制度。”朱福忠说,两个党支部通过共同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成了“一寨两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全新格局,村党支部的活动逐渐正常化、常态化。有了主心骨,村民的思想意识有了较大提升,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为边境建设项目运送物资。勐腊县委组织部供图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动拉祜寨示范村打造,大头村也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筑牢了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大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着山说,通过实施“村村广播响、户户红旗飘”工程,定期在各村组织开展升旗仪式、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国防知识教育等活动,各民族交流交融得到了深化,党旗、国旗不仅高高飘扬在边境一线,也飘扬在抵边党员群众的心中。

壮大一线组织力量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木城社区是怒江江畔、中缅边境线上的一个边陲小寨,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积极号召党员群众加入“木城之子”先锋志愿队,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形成党员闻令而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党建合力。

“我们这支先锋队,结合强边固防工作对党员重新设岗定责,引导全体党员带头担当履行责任,身先士卒、率先示范。”木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明正武介绍说,“木城之子”先锋志愿队优先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网格小组、护村队、巡逻队等队伍中选择示范创建负责人,切实让党员和有意愿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志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培养、历练和考验。“我是一名党龄24年的共产党员,我要加入‘木城之子’先锋队,闻令而动。”驻村工作队员周先锋主动提出申请。“学校放假,我们也要加入志愿队伍,参与堵卡、守边。”每逢假期和课余时间,刘积升老师都会参与活动……正是一名名党员、群众的无私奉献,汇聚成木城社区守护抵边美好家园的正能量。

明正武介绍说,在木城社区,通过党建带团建带队建,让青少年成为创建“生力军”。“我们把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强边固防示范创建工作中。”明正武说,木城社区每周由党员带领团员参与集镇整治及清洁村庄行动等志愿服务,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近年来,云南鼓励边境一线党员干部发挥奉献精神、守护边疆的同时,也多措并举加强对边境地区基层干部的关爱激励,不少优秀村(社区)干部成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村(社区)“两委”成员、抵边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边境疫情防控工作补贴得到了兑现,更多年轻人愿意来到村(社区)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15年,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村民盘成慢创业失败。她正愁没出路时,勐腊县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盘成慢掌握了养殖技术,再次创业并取得成功。之后,她成了村里的养殖能手,对于村民的询问,她都会热心帮忙解决。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盘成慢主动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已经是村“两委”委员的盘成慢成为预备党员。她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今后,组织哪里需要我,群众需求在哪里,我就到哪里去,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形成一线治理合力

中越边境的老山主峰脚下,坐落着一个壮族和瑶族杂居的村落——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铜塔村。在“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指引下,铜塔村人一代代接续坚守,兑现着“边境有我,祖国放心”的铮铮誓言。

今年是铜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盘云发在村委会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从刚开始接触工作时的懵懂,到成长为云南省“百名好支书”,盘云发认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就是铜塔村快速发展的“金钥匙”。“铜塔村人口不算多,但有党员116名,辖区内的17个村民小组,有16个成立了党支部,1个村民小组成立了联合党支部。”盘云发介绍说,铜塔村抵边的村民小组不仅实现了组织全覆盖,也实现了支部书记、组长责任一肩挑。

谈起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促进铜塔村稳定和谐,盘云发打开了话匣子。“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戈主村民小组邻里关系一直不太好,矛盾纠纷、地界纠纷时有发生。”盘云发说,为加快沿边地区发展,全省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但上戈主村民小组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工作一直推不下去。思前想后,盘云发打算以村里的党员为突破口,他召集党员干部询问村民的诉求,与他们反复讨论方案,并请党员干部包家包户做思想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原本看起来很难完成的搬迁任务,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员的积极努力下,不仅如期完成,还得到村民的点赞。”盘云发自豪地说。

近年来,云南通过深化“军警地”共建,建立健全乡村党组织与边防部队、边境派出所、抵边联防所联建共建机制,边境一线的组织建设、巡逻巡防、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2021年4月,在临沧市镇康县人民法院工作的小杨被派驻到镇康县勐捧镇包包寨村委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今年2月26日凌晨,小杨在执勤巡防过程中,发现一名可疑人员在物理隔离带附近活动,身上背着个类似编织袋的可疑物。在确定可疑人员活动范围后,小杨及时通报辖区派出所,并迅速协同村武装干事,组织边境防线责任段民兵前往围堵查控,将可疑人员控制后,民警从他丢弃在隔离带附近的包中发现了毒品可疑物。“通过强化‘党政军警民、内外点线面’的强边固防机制,借助110通道优势,包包寨村不断深化‘军警地共建’。”小杨说,包包寨村设置防控卡点7个,合理摆布工作力量,派驻民兵28人,做到中缅13.4公里边境线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

$[page]$

筑起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云南与周边邻国的边境线犬牙交错、无天然屏障。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一个个抵边村寨尤其是“强边固防示范村”党组织健全责任体系、开展网格化管理、组织发动群众……两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经云南边境向内地规模扩散疫情的事件,为国家抗疫大局作出重大贡献。

盈江县卡场镇黑河村党员干部在巡边。盈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压实责任  严管严控

压实责任,肩负使命,守护好边境的第一道防线。

从262界碑到263界碑全长有1.7公里,尽管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农场口岸社区马店居民小组组长韦济光走这段路已无数次,但每天3次的例行巡逻,他依然做得细致又严谨。“我是第五级段长,这1.7公里就是我的责任区,不能让它出现任何疏漏。”韦济光说,每次巡逻,他都会查看边境一线是否有过耕、过牧、过伐、过猎情况,并仔细检查物理防护设施和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

作为第五级段长,韦济光刚开始巡逻时,每次巡逻用时超过1小时,熟悉情况后,每次巡逻也需约半小时。“麻栗坡县地势陡峭、山高沟深,我们口岸社区与越南接壤这一段路更是难走。”韦济光说,晴天在深山密林中穿行,要忍受蚊虫叮咬和树枝的划伤;雨天,被树叶覆盖的地面成了天然“滑道”,巡边队员排队“梭坡坡”时有发生。为让巡边之路更为顺畅,韦济光与社区班子商议,发动党员及段员,对巡逻通道进行平整,开挖阶梯。在韦济光的示范下,口岸社区组织发动各段段长及段员对前期简单修建的巡逻通道进行修整及开挖阶梯共计2000余米。很快,曾经的陡坡变成阶梯,巡逻人员的巡边效率提高了,安全也得到保障。

口岸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党员张传毅表示,作为第四级段长,他每天都要到责任段进行巡查巡逻,作为村干部,他感到责任重大,将切实做到严管严控,确保边境一线的安全稳定。口岸社区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工作责任制,把4.9公里边境线划分为14段,明确了五级段长14名。在边境村,韦济光、张传毅这样的段长就是一个个流动的“哨岗”。

聚集力量  形成合力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在党建引领下,“强边固防示范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

位于中缅边境的德宏州盈江县卡场镇黑河村,边境线长2.6公里,如何守好这里?

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雄联平时就很善于想办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余雄联结合村里实际,创新开展党组织活动。“我们让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上台讲党课,用亲身经历激励党员、群众守好边境线。”据余雄联介绍,镇党委协调组织了派出所民警、边检站民警、驻地解放军、护边员、卡点值守人员等来到党组织活动现场,与党员一起交流防疫方法、巡防经验。党委还把交流的地点放在了边境巡逻路上、执勤卡点、国界碑旁,或席地而坐,或几条板凳、几杯热茶,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

2021年6月,在黑河村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和全面打响边境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董桂香从220余公里外的德宏州边防办来到黑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整合边境一线的防控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董桂香组织成立了黑河村一组、二组卡点临时党支部,自己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在黑河村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卡场镇党委的统筹协调下,卡场边境派出所的民辅警也积极参与到边境一线村寨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卡场边境派出所民辅警对辖区进行地毯式排查,既全面掌握了返乡人员、辖区群众健康状况等信息,又提升了群众的防疫意识,增进了警民感情。在充分借助外部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黑河村党总支还成立了以女党员和女村干部为主体的女子护村队,每天走村入户,用流动音箱进行强边固防政策宣传,每周上门入户开展人人见面行动,收到良好效果。

网格管理  严密防控

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紧邻中缅边界,是怒江州中缅边境“国门第一村”。境内的片马口岸也是怒江州唯一的国家级二类开放口岸。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片马村党支部书记普三才坚信,只要将党支部的39名党员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构筑的“红色防线”一定会坚若磐石、牢不可破。

“片马村边境线长10公里,边境通道众多,在做好边境一线防控巡逻的同时,采取网格化管理,织密疫情防控网尤为重要。”普三才介绍说,片马村采取点长、段长、片长责任制,将全村229户划分为20个网格,由党员、小组干部任网格长和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人员进行摸排登记,及时掌握返乡学生和务工人员、外来人员、缅籍婚嫁人员信息,做到网格内情况清、底数明。根据工作实际,片马村党支部还组织村里的20名网格员,对口联系滞留在辖区内的缅籍人员,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并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努力做到“一人一案”。

“我们村今天没有外来人员,一切正常。”在统计完网格员汇报的信息后,片马村下片马组网格长褚玉新便及时将信息发布在二级网格员群里。作为基层的网格长,褚玉新每天除了汇总网格信息、宣传防疫政策,还要挨家挨户了解社情民意、收集群众诉求,协助上级党组织,帮大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片马村能有今天,全托党的福,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了加入党组织的决心。”褚玉新说,他已提交入党申请书,将更好地带动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上下一心   群防群控

疫情防控既需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也需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此,“强边固防示范村”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群众自愿、自觉、自发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李俄忠是红河州绿春县骑马坝乡杯倮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因杯倮村距乡政府较远,且交通不便,他为村民提供日常卫生保健服务的任务很重,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还是顶着压力,承担起基层网格长等诸多工作。“我是杯倮村人,对当地的情况熟悉,同时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贡献力量。”李俄忠说。在疫情防控执勤卡点,李俄忠测温查码,对重点人员摸底排查,积极宣传防疫政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出力。

在杯倮村,无论党员还是群众,都在“红黑榜”“积分评比”上亮相,激发了内生动力,形成上下一条心、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同时,杯倮村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和群众组织作用,组建“边境联合巡逻队”“先锋护村队”“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组织队伍,构筑起疫情不出境、境外疫情不入国的坚实防线。

$[page]$

夯实兴边富民牢固根基

边疆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疆稳,边疆稳则国安宁。近年来,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强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强边固防的底气足了。边境一线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发展前景好、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强边固防示范村”。

贡山县茨开镇丹珠村草果丰收。丹珠村供图

抓民族团结

形成推动发展合力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团结稳定。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和谐共处,边疆才能繁荣稳定。近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当好“火车头”,通过党建引领促各民族团结,有效凝聚起发展合力。

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鱼塘垭口社区有汉、彝、傈僳、傣等8个民族,各族群众混居,在鱼塘垭口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和谐共处。“通过支部抓、党员带、群众跟,鱼塘垭口社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成为常态。”鱼塘垭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景发苍说。

近年来,鱼塘垭口社区党总支在各级党组织支持下,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宣传,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社区各族居民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社区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选树一批少数民族党员脱贫致富典型来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团结各族群众、凝聚发展力量的作用。

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距离县城50余公里,与缅甸佤邦勐冒县龙潭区隔山相望,是一个边境少数民族村寨,聚居着汉、佤、拉祜、彝等民族。

近年来,马散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思路,带领各族群众自力更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蹚出新路。

“这些年,我们以保护和挖掘佤族文化为突破口,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生态畜牧、生态田园、地方特色瓜果、庭院经济等产业,全力打造以观光、休闲度假及民俗、民族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马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春表示。

沐浴着党的光辉,一排排新建的安居房拔地而起,佤族人民百年“安居梦”终于实现;一条条通畅的硬化道路进村连户,一座座设施完善的校园内传出琅琅书声;田间地头,各族群众携手互助,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抓特色产业

促边疆群众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云南省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等方式,全面推进边疆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边民富、边疆稳”的目标。

亚坪村位于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是一个边境高寒山区村。亚坪村曾是一个典型后进村,村民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这些年,亚坪村因地制宜发展草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群众收入连年增长。

“以前亚坪村交通不便、没有增收产业,村民祖祖辈辈依靠种植玉米,附带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维持生计。”亚坪村党总支书记肯里海告诉记者,“春种一山坡,秋收一箩筐”曾经是亚坪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党总支以及村干部带领下,亚坪村开始积极谋划发展路子。“经过咨询专家、充分论证,我们决定带领村民种植草果、云黄连、重楼等香料和中药材。”肯里海说。

“草果的叶子有毒,牛吃牛死、羊吃羊病,这不是胡闹吗?打死我也不种……”在推广种植草果之初,不少村民持反对意见,后来看到村干部带头种,村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到草果种植行列。

年近五旬的村民付战叶,早些年一直在缅甸做小本生意维持全家人的生计。看着不少村民种植草果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也回到村里种起草果、重楼。

“种草果对于居住在高山上的亚坪村村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好项目。”付战叶说,现在他家种草果一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

如今,亚坪村草果产业渐成气候,全村种植草果1.25万亩,涌现出一大批年收入达10万余元的种植大户。村民还种上了云黄连、重楼等中药材,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临沧市镇康县勐捧镇包包寨村与缅甸山水相连,无天然屏障,是全县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该村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算账调结构、算钱干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里的产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过去的陡坡被改造成800多亩梯田,全都种上了甘蔗、烤烟等经济作物。”包包寨村党支部书记邓子良说,村党支部还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特色养殖。同时,立足村情实际,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延伸发展红色边旅文化。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如今,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包包寨村村民在增收致富道路上你追我赶,村民人均年收入连年增长,2021年达到12250元。

抓村级集体经济

改善边境村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对于边境村来说,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让边境村民富村强。

近年来,临沧市沧源县班老乡帕浪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资源型、资产型、出租收入型和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0年,该村整合几个项目的资金,对之前由群众自发形成、安全隐患突出的集贸市场进行了改扩建和规范管理,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摊位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将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的集体橡胶林出租给种植大户经营管理,每年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通过努力,帕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实现“脱壳”,还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帕浪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

“村里有了集体收入,修填村间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美化村容村貌、维护健身设备、清运生活垃圾等都不再需要到处申请资金。”帕浪村党总支书记李娟深有感触地说。

无独有偶,红河州金平县者米乡巴哈村党总支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积极作为,不断探索新方法、新举措。村党总支在香蕉、橡胶等传统产业上持续发力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四位一体”以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源,筹集270万元资金入股茶厂和中药材加工厂。2021年底获得分红18.9万元。“随着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群众守护好边疆的信心更足了。”巴哈村一名村干部高兴地说,“村级集体经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里将通过‘四议两公开’,将钱花在惠民小工程以及村里的公益事业上。集体经济强了,对外来资本、外来企业的吸引力也更大了,互促共进,带动村里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本刊记者  杨旭东  王学勇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创建示范合力边关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