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党员干部当争“平时”莫争“评时”

2022-08-04 11:47:38  来源:云岭先锋网

笔者发现在一些迎检和考核工作中,痕迹材料成为工作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逐渐使考核评估只看“痕迹”不看“实绩”,迎检工作重在“评时”而非“平时”。笔者认为,考核评估唯“迹”不论“绩”,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工作评价方式。迎检部门把功夫下在平时岂不更好。重“评时”更应重“平时”,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才能稳坐“军中帐”,经得起“评验”。

迎检工作重在“平时”而非“评时”。知事识人功在平时。迎检部门作为政策执行的末梢,台账资料是衡量日常工作开展成效、有效落实政策、正确执行目标任务的有力凭证。但迎检部门不能为了迎检而绞尽脑汁地对着电脑写总结、写汇报、编亮点,或是加班加点补资料,通宵达旦地订档案,过分唯材料。这种重在“评时”的精致留痕迎检准备工作,不仅让自身疲于应付,徒增工作负担,而且上级不能有效评估下级工作的实际成效,无法精准决策。在迎检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要理性看待痕迹迎检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归纳、管理水平,认真仔细做好当下事,各项工作只有重在平时、抓在平常,规范过程,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进步。

考核工作重在考“绩”而非考“迹”。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用得好,就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反之则会上热下冷,产生抓落实“中梗阻”。看“迹”不看“绩”的考核评估是一种异化的痕迹管理,过度“看材料”会沦为形式主义的加密“留痕”,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引发基层的反感,而且让上级考核评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利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在考核工作中,党员干部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注重统筹兼顾,着力优化考评体系,既要有节点上的大考,也要多一些平时的小考、现场的直考,既要考“过线的时间”,也要考“路上的表现”,让党员干部时时处于应考的状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把该办的事办好。同时党员干部要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力戒形式主义,有效防止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出现偏差等情况,真正做到各项评比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从制度上消除“平时不用功,评时瞎忙活”的不良风气。 

王建芳(普洱市思茅区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党员干部平时莫争评时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