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嘎迪村 开启“美颜”新模式

2022-08-23 11:20:19  来源:2022年第8期《致富天地》杂志

废弃的旧砖瓦成了村里绿化景观的围栏,旧木料变身成为错落有致的篱笆,村民们还用石磨、石槽、轮胎等材料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小广场……时下,走进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坡脚镇嘎迪村,一件件看似无用的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村里的微景观,一步一景都是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嘎迪村特色小广场

“土村”变身网红点

看着村口名为“柿柿如意”的花园景观,村民熊英和几位村民笑逐颜开。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杂乱的菜地,上面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厕所。2021年,村里掀起绿美乡村建设热潮后,熊英把自家位于村口道路旁的地无偿提供给村里,用来修建花园景观。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现在村子越来越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花草草。”熊英说。

嘎迪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在脱贫攻坚的助力下,群众生活逐渐好起来,但村内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依然突出。近一年来,随着绿美乡村建设的开展,嘎迪村通过党委、政府推动,干部群众一起出工出力,努力改变村子面貌。

“村中的小广场、假山、花带、微菜园等众多网红打卡点,都是群众找来原料亲手设计制作的。”坡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应龙笑着介绍,村民们用地里的乱石、废弃的木条和瓦片等建设了花园、花带、菜园等一系列设施,让嘎迪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嘎迪村长冲村村民小组长杨兴彩既是绿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带头人。她率先响应村里号召,将家门口的围墙拆除,用废旧木条搭起花架。庭院之中点缀着40多盆各类鲜花、绿植,老旧的瓦片和红砖成了别致的花盆。绿色美景从院内延伸到屋外,吸引人们驻足“打卡”。  

示范引领齐动手

刚开始时,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随着村子越来越美,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掀起一股绿美乡村建设的热潮。“乡村之变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是群众积极性和思想意识的改变,以前是动不起来,现在是停不下来。” 王应龙感慨地说。

在村民刘安国家,微菜园里的蔬菜整整齐齐。在庭院里,他还另辟了一块小花园,用废弃、破裂的水缸、花盆种植了各种多肉植物,十分别致。

“真想不到村子会变得这么漂亮。以前到处乱糟糟的,现在干干净净,住着舒服多了。”刘安国说,为了美化庭院及村内环境,村民都想方设法进行美化、亮化,用废旧物品装扮村子。还有的村民专程到集镇上购买鲜花、绿植,实现了推窗见绿。

过去,村里的鸡、狗都是散养,卫生状况堪忧。村党支部通过引导群众自主讨论后制定了村规民约,要求关好鸡、拴好狗,并由每家每户签字认可,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管、自己说了算,从而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现在鸡和狗都圈养在家,养牛户出去放牛都会自带铲子,自发清理家畜留下的粪便。”刘安国说,如今家家户户都把院子装扮得漂漂亮亮,村里还修建了垃圾池,集中收纳处理垃圾。   

    美丽乡村富村民

“过去没有参照评比,大家没有学习的榜样。”嘎迪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周全说,自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以来,坡脚镇每年都会组织“美丽庭院”评比,评比后还会给优胜者发放花卉、多肉植物等作为奖品,为村民的庭院增光添彩,激发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嘎迪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邀请专家实地教授庭院设计、园艺栽培、绿植养护等知识,建设绿美乡村的氛围越来越浓。

随着乡村更宜居,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如今,嘎迪村在抓好务工引导、合作社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同时,改变原有的大规模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式经济,以本土产业的“小切口”促进群众腰包的“大丰收”,群众逐渐把养花种草变成了生活习惯。村民在发展多肉、花卉、盆景等庭院经济的同时,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绿美乡村建设,逐步开发一些农耕体验项目,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李周全说。

据悉,为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文山州加快实施已启动的21个示范乡镇、128个精品示范村、399个美丽村庄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底前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亮点示范村。

本刊记者  袁海毅/文  邹鹏/图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热词搜索:嘎迪村开启美颜新模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