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担负起现代化建设新使命

2022-10-19 14:58:15  来源:云南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深入研读报告后,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云南省代表团代表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大家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锻造“第一生产力”,激活“第一资源”,澎湃“第一动力”,将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如何更好发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代表们从各自角度,解析云南创新因子。

“新时代万象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1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科技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进。”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研发总监朱兆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向人民健康需求做好新药研发工作,这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朱兆云代表表示,我国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中医药研发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结合云南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方向,突破产品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研究。”她认为,研发、培育一个好的产品,需要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了深远的谋划,尤其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论述,令人心潮澎湃。”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荣誉校长朱有勇感慨,过去10年,云南在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举例说,最近连续3个院士增选年份,云南有7名高层次人才成功当选两院院士,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推动地区科研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有勇代表认为,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要重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能让论文和成果“锁在柜子里”。要积极发力,出台更多政策措施,让科研成果转化有机制、有渠道,让更多创新成果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激发人才活力建设制造强国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党的二十大代表、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综合维修组组长秦选,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见证技能人才推动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受益者。他说:“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高地,既要培育大批科学家、技术专家,更要有几何级数倍增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报告中的话语,让秦选代表看到了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我要把大会精神带回生产一线,把党中央对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带给工友们,带领大家做好本职工作。”他表示,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用好“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帮助更多的工友成为“大国工匠”,为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全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新时代给予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代表、云天化云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中心经理助理冯伟珍表示,专业技能和创新技术将在推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作为一名产业技术工人,自己使命在肩。

近年来,云天化集团大力推动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生产制造系统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衡量一家制造型企业实力强不强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高技能人才多不多。”冯伟珍代表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作为技术岗位领头人,要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把更多的年轻职工培养好、带出来、推上去。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一系列关键词,勾勒出一幅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画卷。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每字每句我都认真地看、听,尤其是报告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那部分,我着重作了标记。”党的二十大代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说。

“以前,我想让孩子们人人有书读。现在,我看到了更高、更远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们读好书,实现教育公平。”为此,张桂梅代表呼吁,希望城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们能够走进乡村,用教育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希望社会各界创造条件,让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同步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让山里的老师们能够享受更好的待遇,提高教育质量。

从普通数学教师到教研组组长,从教学副校长到校长,党的二十大代表、曲靖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晶始终坚持在一线授课。

“未来5年,教育改革将再次进入快车道。”深研细读报告后,李晶代表结合工作实践谈了自己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发展任务上,由扩展办学条件走向提高办学质量;发展方式上,由粗放、软约束走向精细、硬约束;发展路径上,由凭经验办学走向尊重规律与科学;发展动力上,由计划任务走向改革创新;发展目标上,由注重外在形象、上级认可走向注重内在品质。

“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仅会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也将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让更多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李晶代表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报记者 李翕坚 瞿姝宁 张寅 李正雄)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代表担负现代化建设使命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