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和党刊的故事  >  正文

【我和党刊的故事】一朝结缘 一直为伴

2022-11-07 15:32:32  来源:云岭先锋网

2013年,我从教育部门转到乡镇政府部门工作,负责的党建和宣传工作与学科教育相去甚远,幸得遇到《党的生活》(现名《云岭先锋》)。每一期杂志我都从封面照片看起,卷首语、理论文章、讲话摘录、经验文章和心得体会一一读完。有的文章摘抄后还反复读,几乎能背诵。

有了理论,实践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每每看了党刊尤其是党建的好文章,我都会把观后感与身边的同事和分管的领导分享交流。通过交流,我的一些想法得到验证,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分管领导更是不吝将自己的经验积累“倾囊相授”,还带我到一些单位和村组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和党建情况。长期接触基层,我在想自己能不能也写点什么。于是反复研读其他作者的文章,发现党刊在这一方面的文章很“接地气”,用平实的语言讲群众身边的故事。

一天,我到楚雄州禄丰县彩云镇罗川村委会一个村民小组,几个老乡在“款白”(方言意为聊天)说“春祥这个人不错的”。“春祥”我认识,就是当时罗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开心。我飞快地在工作笔记本上“同步录音”,回去连夜写下了关于“春祥”的这篇文章,想到要往《党的生活》投稿,居然兴奋得失眠,索性起来再想,再看刊物上面其他人的文章,反复改,“熬”天亮就去找老乡“说”我的文章。我就想只要他们都听得懂,才有可能被党刊“相中”,等到在邮箱贴了文章,点“发送”的那刻我觉得无比神圣。几天后,我便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听到对方报了单位后自己差点蹦了起来,是来自云岭先锋杂志社的电话。编辑老师跟我交流了文章的修改意见,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但从来都是泥牛入海,更不要说接到编辑的电话,几易其稿后,终于在油墨香味的党刊里觅见自己的“豆腐块”——《自己动手修水泥路》,以及文章末尾署名的“胡晓华”三个字。

后来,《我的“党的生活”》《看得见 摸得着 都说好》《破解土地流转难》《背着公章下田去》等文章相继见刊,“处女作”《自己动手修水泥路》获得当年的“优秀文章”奖。2013年12月,我还有幸作为优秀作者代表应邀参加《党的生活》创刊60周年暨“云岭先锋网”开通仪式。

再后来,我的一篇篇文章开始在《云岭先锋》和《致富天地》露面,党刊的编辑们也成为了我生活和工作的挚友,每当新一期党刊发到手里时,我似乎能看到每一篇文章背后那些熟悉的面孔。单位同事知道了我对党刊的痴迷,让我每次都能第一个收到刊物。近年来,党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时政要闻”“理论学习”“特别报道”“先锋论坛”“先锋策划”等栏目让人有“一册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我个人尤其喜欢“先锋论坛”的新锐视觉、新颖表述的新鲜观点,“先锋策划”和“先锋观察”总能通过记者们深入蹲点调研和用心打磨,把一些新现象、新经验让读者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喜看热闹”到“倘进门道”,让人收获满满。让自己在思考问题和撰写材料时多一种“先锋思路”和“先锋角度”,工作完成的效果也就更好。

如今,我已从乡镇到了州市机关工作,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十分珍惜党刊和与党刊结下的缘分。于我而言,党刊因角度是“高人”、因给予人太多思考是“贵人”、更因能帮助和启发工作是“友人”,我一直都很感激她。也很感激背后的策划、编辑和记者老师们,是他们让党刊的文字有了光泽、使文章生了味道、让思想和理念长出脚来,走近每一个人,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胡晓华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